尹璋近照
全国妇联原妇运室副主任尹璋1918年出生,河南新乡人。抗战爆发后,尹璋被地方党委选派到刚刚成立的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学习。
“延安的名声很大,让人很向往。”尹璋回忆说,当时报纸上不登关于延安的消息,但是同学们会传递消息,大家都跟着学,那时候有一批人比较进步,对她影响很大。
和尹璋一块儿去延安的有4个人,她们先走到西安,西安有八路军办事处,经过这个办事处介绍,又走了起码两三天,饿了吃点自带的干粮,渴了买几根黄瓜解渴,晚上睡觉随便找个地方,第二天起来照样赶路。
“那时候真的不知道累,劲头很足,一直走到延安,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这样来的。”尹璋说,延安女大的学生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共同的革命理想,使得大家在一起非常友好、融洽。
“上课主要是讲抗战。我们的老师来自各个地方,都很有学问,也很有经验。”尹璋回忆说,“毛主席给我们讲过课,周总理、邓颖超大姐也讲过。”
在延安女大学习了大约一年时间,尹璋被分配到中央妇委会做群众工作,主要是发动群众抗战,提高群众的觉悟。
“延安地方虽小,但整个延安地区,群众工作也是大有可为的。”尹璋回忆道,“我们去老百姓家里宣传抗战,有些群众不了解,知道有抗战这回事儿,但是具体怎么做,怎么抗,需要宣传。”
后来,延安开展纺线运动,提倡纺线织布,自力更生,尹璋是纺线能手,因为在她的家乡,家家户户都会纺线。线纺得又快又好,实际上在群众中间起了模范作用,尹璋的群众工作,做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和群众关系也更加密切。
抗战胜利后,1947年,尹璋离开延安,去东北继续做妇女群众工作,1953年前后调到北京工作。她为人谦逊和蔼,生活上艰苦朴素。
“母亲总是反复教导我们,要对党忠诚,听党话、跟党走,要为人正直、洁身自好,生活上更要艰苦朴素。”尹璋60岁的儿子梁东捷说。
在她的家里,记者没有看到一件鲜亮的家具,客厅里甚至没有摆放沙发,做了一辈子革命工作,尹璋的一张专用小餐桌,也是由一把高脚凳改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