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8月10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把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作为妇联工作根本遵循 格桑花在阳光照耀下怒放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 黄甘英:“客家妹”的抗战烽火路 “只招男性”受损的不仅是女性 宁夏灵武乡村教师性侵幼女被判无期 笑着“认命”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甘英:“客家妹”的抗战烽火路

黄甘英讲述自己进行抗日斗争的故事。

1938年,从冀南抗日根据地回来的小八路黄甘英在樱桃斜街。

□ 张平 □ 中国妇女报记者 宋利彩

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黄甘英生在北京,但祖籍在被称为“世界客都”的广东省梅州市,自己又在梅州度过了童年,因而她总称自己是“客家妹”。

黄甘英参加革命的时间比较早,1934年考上师大附中后受到进步思想的启蒙。那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从东三省一步步伸向华北。

1935年末,在祖国危亡之际,北平学生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抗日救亡示威游行。当时只有15岁的黄甘英,有一个坚定信念:誓死不能当亡国奴,要跟日本鬼子拼到底。

游行中,黄甘英紧跟着大姐姐大哥哥,手中拿着旗子冲向大街。军警拿着皮鞭、枪托驱赶游行队伍,但她毫不畏惧,只管和同学们一起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从中国赶出去!”,一路向前。

后来,军警又用水龙头冲击游行队伍。好多人被冲倒了、被抓走了,但学生们前仆后继。其中有个被抓走的男同学因受伤严重死在狱中,大家义愤填膺,抬棺游行。受到军警疯狂镇压的同学们英勇不屈、坚持斗争。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6年,黄甘英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不断受进步思想影响,她日趋成熟,1937年,黄甘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对自己的入党介绍人说:“我现在是党的人了,一定要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党指向哪里,我就奔向哪里。”

1938年,她瞒着家人,和几个同学奔向冀南抗日根据地参加八路军,那时她才18岁。

黄甘英回忆,冀南有个出名的游击队长叫任光亚,他领导的游击队作战英勇,战斗力强。但不幸被叛徒告密给抓了起来,受到严刑拷打。他立场坚定,痛骂敌人,敌人软硬兼施,手段使绝,仍然不能使他屈服,最后,敌人砍下他的头颅,把尸首、头颅扔出炮楼。

大家听到消息后,趁着夜色,冒着危险,把英雄的尸身和头颅运到老乡家中,给他擦洗干净。然后,黄甘英用针线把他的头颅与身体缝合起来下葬。

“那时我只是个20来岁的小姑娘,本来也是个胆小的人,但当时只有满腔怒火和对鬼子的痛恨。”从那时起黄甘英变得更加成熟、坚强。

抗战期间,八路军与老百姓关系非常好。日军扫荡时,他们就躲在老乡已经挖好的地道,以方便逃出。

但有一次,敌人来得特别早,那家老乡看形势不妙,一把拉过黄甘英,给她梳了个髻,脸上擦了两把炉灰,然后塞给她一个没纳完的鞋底子和一个锥子,装扮起来。后来,日本人和皇协军把各家各户的人赶到场院,男女分开,一边是小伙子,一边是妇女儿童。训完话后就让大家把自己的儿子、丈夫等亲人领回去,剩下没人领的就是八路军了。

“当时我眼前就站着八路军战士,但只见他的房东老大娘,目不斜视地走到战士跟前,在他背上一拍,说你还不赶紧跟我回家吃饭,还在这儿傻愣着干什么。她的儿子就在旁边,她却拉着八路军战士回家了。这是真正的军民鱼水情啊!”黄甘英回忆道。

1940年秋,黄甘英在冀南根据地结婚。婚后不久,黄甘英怀孕了。可是战事紧张,她又身负重任,依旧在各县间奔波。临产在即,又遇到日军扫荡,村里的老乡全跑了,陪同的警卫员和卫生员只好找了老乡的一间房子做临时产房。

在这种情况下,黄甘英的长子诞生了。然而,当时情况危急,敌人随时都可能扫荡过来,黄甘英顾不上多看刚出生的儿子两眼,就让警卫员抱上儿子,送给了当地老乡喂养。她又强撑着身子被扶上马去追赶部队。一个月子中的女人,一路马背上颠簸,冲破了敌人一道道包围圈,寻找部队。

半年之后,黄甘英又路过那个村子,她本想去看看孩子,可是警卫员回来说,老乡告诉他孩子太小没活下来。但也有人说,孩子没死,是因为抱养孩子的那家老乡舍不得孩子,想留下男孩传宗接代。

黄甘英回忆说:“我本想问个究竟,但又一想,如果老乡真是养出感情了,这样硬生生要孩子,破坏军民鱼水情,所以我没有去。”

后来,黄甘英又是打仗、又是转移,再没有机会去找孩子,她至今不知道孩子在哪里。天下的母亲没人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在战争环境下,有多少父母失去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残酷战争带来的悲剧。解放后,她时常想念儿子,但也没有再去找他。她常想,如果这个孩子还活在人世,就让他去报效养育他的人民和土地吧。

往事历历在目。95岁的黄甘英长叹道:“真不希望后辈再遭受这些苦难,绝不能让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