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党柏峰
九嵕山下,黄土塬上。
有这样一位女干部,以一名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学农、爱农、富农。九年来,她上塬下沟,跑遍了全县所有的行政村,苦寻富民良方,发展乡村旅游,让农民收入翻番;她叩门招商,踏遍10多个省份,走进大大小小项目工地,使县域工业总产值翻倍增长,突破百亿大关。
她就是被陕西礼泉群众亲切称为“农民书记”的孙矿玲。
做官就要为民干实事
镇长、县长、县委书记,1988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的孙矿玲在数十年的从政历程中,和农村、农业、农民打交道27年,不兴伪事兴务实可谓其工作写照。对农民和土地有着别样情感的她,最为牵挂和纠结的是农民致富的大事情。“站在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是做多大的官,更多的是对农民负责,这是首务。”孙矿玲深有感触。
为此,她把富民强县作为第一要务,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了县域一二三产的均衡发展。
针对果树老化、效益下滑的问题,孙矿玲提出了“北优果、中杂果、南早熟、建园区、促转型”的果业调整思路。老果业又重新焕发生机,农民人均收入由五年前的5069元增加到现在的10815元,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
县要强,必须狠抓工业。短短5年,礼泉的工业总产值从53.5亿元增加到118.4亿元,规模工业数从以前不足20家发展到33家,补上了礼泉工业的短板。
礼泉是农业大县,要想农民手里有闲钱,必须拓展思路促商业抓旅游。对此,她提出了农业和三产结合,文物旅游和乡村旅游齐驱的“一三结合、两轮驱动”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民俗旅游产业,精心打造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等10个村,使礼泉乡村旅游实现破冰发展。如今,袁家村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礼泉乡村游成为一道挡不住的关中风情。
当官就要心牵百姓冷暖
“一想到还有那么多困难群众,心里就不得安宁。”这是孙矿玲常说的一句话。
担任礼泉主要领导以来,她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急切的事情开始,先后化解民生工程欠账、拖欠干部工资、农村集体债务、基层干部“夹收钱”等4亿多元。
北部旱腰带,是礼泉自然条件最差的贫困山区。每每看着还有群众住危窑、吃窖水,她都很揪心。
节假日,她跑遍了叱干、南坊、昭陵等5个镇所有的贫困村,为群众脱贫把脉问诊,苦寻出路。
她确定了三河村等13个最贫困的村由县委常委分头包联,让好几辈群众的期盼变成现实。
五年来,全县共实施民生工程项目369项,总投资34.24亿元。先后解决了38.79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改造提升乡村公路968公里,建设保障房2856套。
为官就要用政风促民风
“在老百姓眼里,县委书记不仅仅是官,更是一面旗帜。”在孙矿玲看来,必须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关键少数”的良好作风促政风带民风,推动全县干部作风得到持续好转。
乡镇干部纪律涣散,群众意见大,孙矿玲顶着压力对全县各单位干部职工进行三项考核后综合排出好中差,在全县九十多个单位和乡镇实行上下班指纹签到制,纠正了上百名干部的“三龄一历”问题。
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礼泉县委建立了“五看四抓”新机制,采取“七步工作法”公开选拔,形成了向基层倾斜、向实绩突出者倾斜的导向。同时实行党建工作积分制考核,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力。
去年,在全省组织工作满意度测评中,礼泉由过去的倒数第15位上升到目前的第15位,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干部管理监督示范点。
“作为县委书记,一定要主动把责任扛在肩上,不负重托,敢于担当,率先垂范,做出示范,以行胜言。”她说。
据了解,礼泉县陆续开展了20项专项整治活动,完成了42项整改任务,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症痼疾,先后严肃查处违纪党员干部87人、“吃空饷”60人等等,“四风”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群众对全县教育实践活动测评满意度达99.06%。
“九嵕山下有我的爱,礼泉湖畔有我的情,拥抱这片神奇的土地,我的内心充满欢喜,让智慧和汗水播撒,让理想和信念激扬,让青春尽情迸发,让家乡插上翅膀。”只要有爱民的情怀,富民的梦想就会一步步成真。由孙矿玲作词的《美丽的礼泉我的家》道出了一位女县委书记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