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父母总是以“被逼无奈”为自己在假期让孩子“补课”开脱,他们抱怨社会不公平、考试升学竞争激烈;抱怨老师课堂上给予的知识不完全、学校加给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抱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学习不自觉……可是却很少考虑孩子生存与发展中最需要什么,自己应当为孩子创造怎样的家庭环境,同时弥补学校教育的缺陷和不足,怎样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积累更多的资源。
“这个暑假,在许多父母忙着给孩子报名参加一个又一个兴趣班时,我劝你留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休息。不一定要做什么极限运动,只是找到你们真正喜欢做的事,找到能滋养你和孩子心灵的事。”——这是我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位教育专家对家长的忠告。
我写下的评论是,看这篇文章我想到一个词:休养生息。其实暑期就是让孩子们休息调养,使身心得到休息和滋补,尤其是孩子,更需要自由玩耍的时间和空间。父母们应该把眼光放得远一点,给孩子更多的心灵滋养!
“暑假”顾名思义就是在暑期炎热的日子里放假,“假”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是“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这个意思没人不知道。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暑假这个本来孩子们企盼的日子,渐渐地被成年人异化了:父母们把孩子“圈”在各种培训班里,成了为孩子“恶补”学习、积累考试和升学竞争资本的机会;某些社会教育机构更是瞄准了暑假这一挣钱的契机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各色各类的“招生大战”早早地接踵而至,“假期多努力赢在新学期”“放飞梦想赢在今夏”等形形色色的招生广告铺天盖地,令无数“望子成龙”的家长怦然心动。
一位给孩子报了3个补习班的妈妈说,“孩子开学就上五年级了,平时学习一般,这个暑假太关键了,决不能让孩子玩疯了,我必须盯着他多学点东西,不然进入高年级跟不上,小升初就麻烦了。”有孩子说,“我不愿意放假,暑假比上学还累,也没有同学在一起。”有的孩子暑期“恶补”的结果是在新的学期开始的时候身心疲惫,反而绷不紧学习那根弦儿。身体的透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课堂学习的精力和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不是父母们不知道孩子渴望玩耍、渴望有自己自由活动的天地,不是不知道孩子一个紧张的学期下来需要在暑期放松身心,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然而在“休息”与“补习”的天平上,还是选择了后者。对于这样的选择,一些父母总是以“被逼无奈”为自己开脱。他们抱怨社会不公平、考试升学竞争激烈;抱怨老师课堂上给予的知识不完全、学校加给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抱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学习不自觉……可是却很少考虑孩子生存与发展中最需要什么,自己应当为孩子创造怎样的家庭环境,同时弥补学校教育的缺陷和不足,怎样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积累更多的资源。
人们都明白“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的道理,任何一种选择的结果都有得与失。对父母而言,关键是要知道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当下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学习成绩关系到孩子的升学时学校的选择,但绝不是孩子的全部。有的孩子经过十几年的拼搏上了重点大学却倍感失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反思走过的路,觉得在学习的重压下失去了童年应当享受的快乐、失去了健康的身体、缺少作为一个健全的人的社会生活能力。而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失去的东西又成为以后发展的障碍。
事实上,无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怎样不尽如人意,为自己的孩子假期做出安排的、为孩子花钱的还是父母自己。是注重当下还是注重长远?是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这类问题想明白了,或许父母们就会少一些纠结,对是不是一定要牺牲孩子的假期做出理性的选择。无论如何,父母们的选择体现了自身的教育价值观,学会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有网友说,我想让孩子有快乐的假期,可是我有工作不可能陪孩子,让孩子上各种班也是不得已——这的确是个问题。
最近,我欣喜地看到上海团市委举办“爱心暑托班”以缓解小学生暑期看护难的消息。这个暑托班覆盖上海大部分街道、乡镇、社区,推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活动菜单,内容涵盖作业辅导、集体游戏、自护训练、文明礼仪、兴趣拓展、文体锻炼等多个方面。暑托班坚持“公益、自愿”原则,除必要的午餐、保险、活动耗材等费用外,其他服务免费。——这无疑是家长和孩子们的福音!
孩子的暑假如何安排,不只是孩子和家长的事。我始终认为,家长的观念转变很重要,同时家庭教育也需要社会支持,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尽自己所能创造条件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全社会携手努力,也才能真正达到暑假让孩子们“休养生息”的目的。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