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珍是重庆医科大学退休教师。采访她,起因于记者和她的多次不期而遇。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的院坝、沙坪坝区的家教课堂、渝中区的社区妇女课堂,以及前不久的重庆市妇联的家风家教座谈会上,她的讲座和报告都围绕着“家庭教育”,如今的她已是重庆市家庭教育的“铁杆”宣传员、优秀家教讲师。
然而,王海珍告诉记者,她之所以成为一名家教讲师是因为妇联的家庭教育知识救了她,也救了她的家庭。王海珍说,曾经的自己是一位“坏脾气妈妈”。
“坏脾气妈妈”的爱招来女儿“恨”
王海珍因为只有一个女儿袁甜,所以对她的期望很高。“快点儿起床;吃完饭快点儿去上学;快点儿把作业做完……”女儿在她的催促下总是手忙脚乱,每天精神紧张。因为女儿老是出错,各方面都达不到自己的要求,王海珍对她总是一脸凶相。“你看你又错了,说了你多少回了!”孩子一有错,王海珍就开始指责。
一次,王海珍一位同学来家里,看见孩子便逗她说:“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呀?”没想到女儿却回答说:“我喜欢爸爸,我恨妈妈。”当同学郑重地把这件事告诉王海珍,让她注意是不是和孩子相处出了问题时,王海珍的脸瞬间红了。
同学走后,王海珍想不通,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一整天。每每想起同学的提醒,想起孩子说恨自己,王海珍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为了孩子改缺点 换回久违亲情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王海珍去开了一次家长会,家长会上学校发了一本由重庆市妇联和家教研究会共同编辑出版的《小学儿童家庭教育》教材,王海珍随意地翻看着。“爱是一把双刃剑,天天唠叨会割断亲情,正确的表达可让亲情更深厚。”这一句话如醍醐灌顶,王海珍猛然意识到原来错真的在自己。“这时候我才明白我教育孩子是多么的随心所欲,骂她,打她,唠叨她,我以为是为她好,原来是害了她。”王海珍对比发现,女儿小时候和自己很亲,可越长大就越怕自己,越来越自卑。于是,她决心为了女儿改掉自己性格和脾气上的缺点。
说改就改,王海珍首先“闭了嘴”,不再催着女儿做这做那,不再骂女儿这里错了、那里错了,作业也让女儿自己找错,建立错题集。王海珍把从家庭教育教材里学来的知识一点点用上,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了女儿。
女儿再犯同样的错时,王海珍就以“你要不守信用,妈妈就跟你学”之类的方式引导女儿信守诺言。渐渐的,女儿粗心的毛病改掉不少。有一天女儿笑着跟她说:“妈妈,我觉得你和我在一起成长呢。”王海珍无比高兴,“女儿看到了我的改变,她也变得快乐了,亲情回来了,这比什么都重要。”
做家教宣传者 不讲大道理只讲真心话
尝到了“改错”的甜头,王海珍后来加入了妇联的家庭教育讲师团,走进学校、村和社区开展家教讲座,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别人听。
“家族教育不是说的教育,而是做的教育,我们给孩子不要讲大道理,要讲我们作为家长的真心。”不管是在学校给孩子们讲,还是在村上给村民讲,王海珍不讲理论,只讲真心,用案例让家长明白正确的教子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王海珍母女俩也都得到了成长。2001年,成绩优异的袁甜作为重庆市首批全免费交流生赴新加坡留学,她的书法作品也多次赴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展出。2008年,王海珍被推举为奥运火炬手。王海珍还被评为重庆市首届十佳母亲、重庆市十佳家教报告人。此后,王海珍更是把多年来探索和学习的家教精髓整理出来刻成盘,到重庆各区县宣讲,并免费把家教光盘送给家长。
采访结束时,王海珍拿出几个文件夹,有女儿获得的奖励、女儿和她的通信以及她帮助过的学生寄来的信件、贺卡等。“我知道他们是想感谢我,但我希望他们更多地去感谢他们的父母,因为那才是生他们养他们的人。”王海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