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蔡锦其
今年以来,成都市妇联在就如何服务妇女、儿童及家庭进行摸底调查发现:一方面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找不到合适的组织执行;另一方面布局分散的社会组织自身实力较弱,承接项目后与社区基层工作人员缺乏交流,其服务沟通水平较低,服务妇女儿童工作效果不理想。市妇联决定成立“妇女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对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进行规范管理,畅通了指导社会组织服务基层妇女、儿童及家庭的路径,最大限度地实现“基层妇女、儿童及家庭的服务需求”的目标。
三大阵地助妇儿发展
成都市妇联将“妇女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定位为探索培育更专业的妇女社会组织。搭建了“妇女儿童之家组成的实体、妇联工作新媒体”三大阵地:“妇女儿童之家阵地”,由成都市20个区(市)县及天府新区覆盖到村(社区)的“妇女之家”“儿童之家”构成;“妇联工作新媒体阵地”实现互联网+妇联的战略布局阵地,通过整合全市20个区(市)县妇联的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资源,宣传形成协调统一体;“人力资源阵地”以“妇女、儿童之家”为基础,联系村(社区)党员、积极分子、热心妇女儿童工作的人组成外围宣传,为妇女儿童健康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
四项创新扩大服务范围
“妇女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着重开展了“四项工作”,即:双培训、大孵化、建大数据平台、大宣传。
“双培训”一是对培训妇女儿童家庭暴力等相关法律的专业知识;二是培训社会组织学习有关妇女儿童的法律知识、婚姻法及有关民政局颁发的法律法规。
“大孵化”是“中心”优选多家社会组织入驻后,通过对这些社会组织进行系统培训、提升其项目申报、资金筹集、信息获取方面的能力。
“大数据平台”有效挖掘、整理、互动,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将20个区(市)县妇联、妇女社会组织、社区失业妇女、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网络互通联系;通过及时发布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市妇女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人才、资金、培训等基础数据信息,为各级妇联组织、社会组织和需要帮助的妇女儿童提供数据。
“大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及新媒体搭建现代媒体平台,组建全市妇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集群。
五支队伍明确服务对象
“中心”在开展四项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五支队伍,即:中心管理队伍、专家学者队伍、优秀社会组织队伍、志愿者队伍、优秀妇女儿童代表队伍。
“中心管理队伍”由讲政治、懂业务、热爱妇女儿童工作的专业人员组成;“专家学者队伍”由省内外著名高等院校长期从事妇女、儿童研究的学者组成,培训基层妇女干部和社会组织代表;“优秀社会组织队伍”面向社会优选服务于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社会组织入驻“中心”,充分发挥其服务妇女儿童的专业水平,有效带动全市各类社会组织,具有服务妇女、儿童家庭的专业示范作用;“志愿者队伍”由全市各高校志愿者协会会员、热心妇女、儿童工作的大学生组成;“优秀妇女儿童代表队伍”依托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发现联系积极分子、党(团)员、妇女儿童工作热心人士,形成外围支持队伍、传播队伍。
目前,“中心”已经完成了顶层设计,先后对全市妇女干部及基层组织骨干进行了7轮500人次的培训。成都市妇女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创新性地提出了开展“双培训”、打造“三阵地”的工作机制,开创了成都妇女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