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6月15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乔石同志逝世 第七届海峡论坛·海峡妇女论坛在厦门开幕 “姐妹情·一家亲”两岸妇女交流活动举行启动仪式 湖南小学生中毒死亡投毒嫌犯系未成年人 怀孕不满28周亦可离岗保胎 抢抓历史机遇 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深化妇联工作和妇联组织改革 “教师之家”两代人的清贫坚守 江西“金牌大姐”:平安使者传递幸福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好“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教师之家”两代人的清贫坚守

□ 本报记者 韩小红

提起山西运城,人们都知道这是个人杰地灵、英贤辈出、文化灿烂的地方;而说起运城市的永济,人们自然会想到《西厢记》源远流长的故事和美丽神奇的传说;而当今传扬在永济大地上一个“最美家庭”的故事更是有口皆碑,那就是山西运城永济市卿头镇张坊村的刘聪玲家庭。

刘聪玲的家庭共有5口人,在人们眼里是“教师之家”。一家人从事教育文化事业,家境虽然不富裕,但却是精神富有。当地的百姓说,刘聪玲家的事迹感人肺腑,是无私奉献的典型代表。

刘聪玲的丈夫杜德建,自1981年起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来,他挣着民办教师的低微工资,却干着超负荷的繁重工作。特别是他当校长后,更是忘我地工作,几乎无暇照料家庭。他既要管理学校和代课,又要做培训学习和家访,整天从早忙到晚,有时连和家人说话的时间都没有。他和家人不辞劳苦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家庭图书馆”,自费订阅书报,免费服务群众。当年,杜德建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时,胡锦涛同志握着他的手称他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刘聪玲的儿子杜晓波,现在运城财经学院任教。他曾留学乌克兰,回国后许多广告公司高薪聘请他,都被他拒绝了。他受父亲的熏陶和影响,羡慕父亲当教师的光荣,毅然选择了教育事业。杜晓波不无感慨地说,父母要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品质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

刘聪玲的儿媳王军萍,在永济市韩阳中心校任教。韩阳距家百里之远,可她从未因此迟到过一次。2012年军萍生孩子后,真可谓忍痛割爱,她将孩子留在家里,自己专心教学。多少次她在睡梦中惊醒,经常梦到孩子哭着要妈妈,虽然心里承受着如此苦楚,但并未改变她扎根山区从教的决心。她只是偷偷流着辛酸的泪水,把灿烂的笑容写在脸上,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她总是和校园的孩子们站在洒满阳光的操场上。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名言的含义。

作为家庭主妇的刘聪玲,为了家中3位教师的事业,她默默地付出,坚强地支撑。她既下地种田,又做烦琐家务,还要照管“家庭图书馆”,为群众服务。刘聪玲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也没买过像样的家具,更没有住过像样的房子。别人家的房子是土房换砖房,平房换楼房,而她家依然住着破旧的老房子。30多年过去了,她的额头上留下了岁月皱纹,她的头发上染上了辛劳的风霜,积劳成疾的她患上了关节炎,腰腿剧烈疼痛,就连抱自己心爱的孙女也支撑不了3分钟。然而,她热爱家庭,热爱家乡的信念不变,用体弱多病的身体坚强地支撑着这个家。

“从事着教育文化事业,坚守着清贫的家园。”刘聪玲一家人,虽然境况清贫,但精神富有;虽然工作艰苦,但心中甘甜。“温馨、和睦、幸福”洋溢在这个家庭,“奉献、自豪、光荣”是这个家庭的真实写照。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