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通过综览第59 届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CSW)200场会议及论坛的相关发言,笔者发现三条国际性别平等进程主轴线,并就大会通过的《宣言》进行了纵向比较分析,提出了三个未来亚洲女性行动可以着重的方向,即培育年轻女性在实务上与理论上的能量,实践以女性权利为基准的发展模式,在宏观之和平、安全考量下转变歧视女性的社会常模、刻板印象与习惯做法。
■ 叶德兰
2015年为《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实施20周年纪念,亦值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325号“女性、安全与和平”决议15周年纪念。由于本年具有历史特殊性,超过1100个公民社会团体,近9000人参加了今年的第59 届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CSW)年会,综览多达200场会议及论坛的相关发言,我们可以发现三条国际性别平等进程主轴线。
三条国际性别平等进程主轴线
——跨越界线的成果。打破固有传统领域疆界,让女性权益倡议不再限于只关乎女性及只为了女性,而放入人类整体发展脉络中,本就是国际社会近20年来致力提倡的,今年论坛更是常见男性以及跨国协力共同促进性别平等以求增强发展的成果。前者主要是男性领导的男性聚会,以商量行动策略为主。后者多以欧洲与非洲、亚洲形成双边或多边国家伙伴关系,除经济发展援助外,更进行新兴国际人权议题之扎根。凡此皆说明了女性地位之提高与其权益之实现,是应男女共同为了全体人类的福祉来努力的,而各个现有跨界的好做法正是我们可以在外交及社会福利方面参考的。
——承先启后的努力。今年在各个主题上皆加强了世代交替的面向,联合国妇女署特别举办为期一天的重点论坛,名为“跨世代对话”。非政府组织论坛亦多见年轻女孩对目前各项全球议题提出看法;而且不仅只让她们发声,被看见,更强调年轻女孩彼此帮助。今年另一承先启后的讨论主轴则在如何确保由“千年目标(MDG’s) ”过渡到 2015年下半年即将定案的“永续发展目标(SDG’s) ”过程中,性别平等及女性赋权不仅应该是一个独立的重点项目,在目标所有层次上均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彻底改变的追求。2015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女性从其肇始即积极参与,希望促成性别平等,但目前尚未有任何一国已经实现男女平等,可见多年努力之成效仍有待加强,而新的努力恐怕要以“面对不平等的根源,彻底加以改变”为目标才有达成的希望。今年CSW年会上不少论坛又重新讨论歧视、暴力的基底原因就在于文化中的刻板印象、角色分工。对于传统习俗阻碍女性受教育、健康及发展之危害,亦有多场论坛讨论。笔者以为,教育若只传授男女互补之刻板印象及角色分工,就不可能让每一个人自在发展;彻底改变所谓传统男女角色,并正视文化对发展的影响,应该会成为各国未来推动性别实质平等的重要工作;联合国多个机构皆于近3年开始将文化层面正式纳入其工作框架,并在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措施。
非政府组织周边会议的三条轴线显明了目前国际社会在性别平等推动上愈趋包容的发展方向,而且呈现以伙伴关系相互支援的趋势。
第59届妇地会《宣言》之纵向比较分析
本届CSW年会的《第四次妇女问题世界会议召开二十周年政治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受到多个公民社会团体,特别是妇女组织的批评,认为内容平铺直叙,未能回应《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20周年各国执行审查结果所呈现之全球各地仍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差距,无法利用此一关键性时间点提出具前瞻性之全球愿景。虽然《宣言》不能尽如人意,但较之于10周年或15周年宣言,其长度与内容均远优于前两个宣言,究其细项,仍有值得注意之处:
——将性别观点纳入联合国主要会议和首脑会议。自 1994年维也纳人权会议开始,女性团体理解到事前投入重大会议准备工作与参与会议执行部门可让女性权益议题不仅进入议程,亦可在结论文件中有所着墨。在20年后此次妇地会的《宣言》中成为明文。这些文字较之于历年世界妇女大会主轴“平等、发展与和平”,未免相形见绌,显得狭隘,缺乏政治、安全等领域之参与,而且将参与目的限缩于性别平等与赋予权能,丝毫未提女性对发展、经济、社会、环境、人道主义领域的既存贡献。
——承认、关切结构性障碍及新的挑战。《宣言》第4、5段提到执行《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的障碍,包括“结构性障碍”及“新的挑战”,并在第6段中以具体行动回应,包括强化法律、问责等机制、体制之执行,改善歧视性规范、性别陈规和定性观念等共六项。可惜的是,《宣言》其实并未完全采纳秘书长报告所提之优先重要做法,特别是“确保女性充分平等参与各级决策”之建议。
——承认彻底改变、跨界合作的重要。针对“后2015发展议程”,《宣言》采纳“全面变革办法”,并于第 9、10段叙明非政府组织、妇女组织及社区民间社会、联合国妇女署之参与及贡献。《宣言》亦要求男性参与,只是此次独立为一段“让男子和男童充分参与”,且承诺了“所有权益攸关方”均可参与,并未强调妇女与女童才应该是充分参与之主体。
三个未来亚洲女性行动可以着重的方向
若将本届CSW年会中所浮现的主轴,联结到20年纪念《宣言》后,至少出现了三个未来亚洲女性行动可以着重的方向,以促进女性权益及性别平等:
——培育年轻女性在实务上与理论上的能量。年轻女性在女性权益进程之实务与理论能量,需要有系统地长期进行,而不应仅限于个别团体或一两期训练,年轻女性若能参与“消歧公约”或北京+20等定期报告过程,不仅可以逐渐熟悉国际社会共同认可之性别平等框架,落实在自己国内、社区的进程还可以通过 NGO 报告撰写过程,与其他 NGO团体交换资讯,开启更多面向的合作等。
——实践以女性权利为基准的经济发展模式。各国政府要考虑如何以跨域合作发展永续经济模式,将女性权利和经济政策制定放在一起加以考量,来增强妇女经济权能,创造女性体面工作的环境与机会,调动政府及企业资源以资助重要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亚洲各国已经签署多项权利公约及重要国际协定,如能善加利用彼此相关处,与其他团体联结,如由环境议题切入永续经济发展,并在交叉性的原则下相互发现,可协力解决许多问题。
——在宏观之和平、安全考量下,转变歧视女性的社会常模、刻板印象与习惯做法。尤其是新传播科技中更蕴含了对女性暴力,也影响了现今对女性暴力行为的理解。在今日数位时代中,暴力侵害妇女行为的新形式及影响已超乎了传统想象与范畴,而网络暴力(Cyber Violence)也成为联合国系统防治对女性暴力的下一波重点之一。在如今生活不能缺少网络的环境里,女性安全与社会和平受到威胁,而面对这些歧视甚至仇视女性的厌女氛围,及其底层之性别文化意识形态,应该是亚洲女性权益运动者要正视的课题。
(作者为台湾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