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贾莹莹
在辽宁铁岭经济开发区第三小学,记者见到了教师宿静,今年46岁的她亲切、朴实,虽然常年在乡村工作让小细纹爬上了她的眼角,但是灿烂的笑容和炯炯有神的目光让记者感受到这位乡村女教师的温暖与执着。在大山深处坚守26年,宿静让600多名学生顺利升入初中、100多名学生走出大山。
1988年,刚刚从校园走出来的宿静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母校铁岭经济开发区山嘴子小学代课,由于学校条件不好,没有老师愿意留在农村,年轻的宿静在学校里除了体育课,包揽了数学、语文、音乐等大部分教学任务。据宿静说,当时的工资只有52块钱,仅仅是城里老师工资的一半。
1995年,因生源越来越少,山嘴子小学与邻村的殷家屯、周安屯小学合并成了开发区第三小学,学校合并之后条件确实好了不少,但是山嘴子村的学生们上学需要走4公里的山路,而且中间还需要过一条河,这对于刚上小学的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非常危险。
“山村里的孩子上学本来就很不容易,如果再加上路途远和危险的话,他们很有可能就辍学了。”宿静心里想。就在学生和家长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宿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我和一二年级的孩子留在山嘴子村。在宿静的坚持下,她和14个孩子留在原址,成了“留守学校”。一个女教师支撑起一所学校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难。她不仅需要自己担任所有课程的老师,还要定期带领同学们开班会、做课余活动。虽然以前条件艰苦,却总有一些同事帮忙,而现在只有她一个人在坚守,她是14个孩子的家长、老师。
东北山村的冬天是寒冷而漫长的,为了给学生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宿静把所有窗户都用塑料钉上,在教室里砌上炉子,在学生们上课之前把教室里烧得暖暖的。每天天还没亮她就来到教室,打扫卫生、生炉子、备课。一个人的学校,一个教师,带着山嘴子村的学生们,“留守学校”在村里留守了6年。
在乡村坚守的26年中,宿静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农村,也有很多城里的学校向宿静抛出橄榄枝,“我深知读书对山里孩子的重要,一个孩子学到了知识改变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一个家庭。”宿静说。就是这种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让她一直坚持下去,一直与丈夫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
现在的宿静已经成为铁岭经济开发区第三小学的副校长,在做管理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在学校里,宿静有一个绰号“宿铁手”,无论是什么样的刺头学生,在宿静的调教下都能让他回归集体。在教学上宿静主张“谈话式”教学,多与孩子沟通,多与孩子亲近,让老师成为孩子的朋友。宿静比较赞同《虎妈猫爸》里猫爸的教育理念,在不溺爱孩子的前提下,多启发、多交流,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
乡村坚守26年只是宿静的一个开始,在未来她还要继续坚守下去,因为她热爱她的三尺讲台,热爱这片故乡的热土。“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山里的孩子都能学到知识,让每个孩子都有出息。”宿静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