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年来,各国家地区在男女平等推动、女性权益提高等方面付出了长期的努力,在多个领域提高了女性的地位。面对北京世妇会以来男女平等进程步履蹒跚,面对男女不平等仍像烟雾一样弥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的现实,“北京世妇会+20:我们在行动”的与会学者认真地反思了问题的症结,呼吁未来要坚守并创新本土的妇女理论,探索并实践本土的妇女解放与发展道路。
■ 本报记者 蔡双喜
今年适逢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20周年。5月21日~22日,由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性别研究中心/性别课程中心、韩国启明大学女性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北京世妇会+20:我们在行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主办方三所大学以及澳门大学、台湾大学、韩国培花女子大学等高校的参会学者,回顾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举办20年来本国在争取实现性别平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检视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回顾:20年多有进步但尚存不足
20年来,各国家和地区在男女平等推动、女性权益提高等方面付出了长期的努力,在多个领域提高了女性的地位。但是,进步仍过于缓慢且尚存不足。
韩国培花女子大学校长金淑子介绍,1995 年后,韩国政府积极推进性别识别的国家政策,制定了女性发展基本法(1995 年12月30日)并将其扩大为男女平等基本法(2015年7月1日起施行),同时为实现法律上的男女平等,还修订和制定了诸多法律。目前,韩国正在积极推行所谓的“4R”政策,即以女性的生命周期为基础,积极促进女性的就职(Recruit)、留职(Retention)、再就业(Restart)、代表性(Representation)。韩国女性在法律上的平等权利,是韩国女界积极行动的结果。而问题在于韩国女性法律上的地位和现实地位之间的差距。
台湾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叶德兰教授以2015 年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暨非政府组织周边会议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例,论述了三条国际性别平等进程主轴线。一是跨越界限的成果:打破固有传统领域疆界,让女性权益倡议不再限于只谈女性、只为了女性,而是放入人类整体发展脉络中。二是承先启后的努力:多见年轻女性对目前各项全球议题提出看法,而且不仅只让她们发声,被看见,更强调年轻女性彼此帮助,使每个年轻女性皆能成为促发改变的行动者。三是彻底改变的追求:重新讨论歧视、暴力的基底原因在于文化中的刻板印象、角色分工,改变这样的社会文化才可能真正推进性别平等。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交流学院助理院长林玉凤则以量化的方式,利用政府的统计数据和两个电话调查的数据,分析了澳门女性的家庭责任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冲突。20年来,澳门妇女在为事业奋斗的同时亦在坚持演绎好传统家庭主妇的角色,包括投入个人收入所得的可观部分作为家庭开支使用,投入大量时间照顾家庭成员。可是,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仍然落后于男性。她认为,增加妇女的各种社会支援,令在职妇女有更多时间平衡家庭生活的经营与追求个人理想,将有助为新生代的年轻人构建更完善的家庭模式。
北京大学女性学硕士生杨林翰通过收集并阅读百余篇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梳理了国内学者对性别平等理论研究的新特点。学者们对本土性别知识和男女平等经验更加重视,更注重知识原创和理论表达,更重视唯物史观方法论的运用,对男女平等从形式、内容到障碍、出路等方面都进行比较详细而热烈地探讨,对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政策法律以及女性学的学科建设也加以关注。
展望:未来既要坚守也要创新
面对北京世妇会以来男女平等进程步履蹒跚,面对男女不平等仍像烟雾一样弥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甚至在某些领域、某些阶层中还有所加重的现实,与会学者认真地反思了问题的症结,呼吁未来要坚守并创新本土的妇女理论,探索并实践本土的妇女解放与发展道路。
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魏国英提出,在经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畅行的20年中,男女平等没有也不可能脱离这一国际大背景而独自前行;在东西方不同国家和地区,妇女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的,不同阶层的女性,其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受到的冲击是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的。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妇女理论和妇女运动需要相互学习借鉴,更需要根据本国国情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选择和坚持符合本国妇女,特别是中下层劳动妇女生存与发展需求的男女平等理念、道路和机制。对于我们东亚国家和地区来说,照搬别国的理论和制度行不通;对于国际妇女学界来说,企图以某一种平等理论和方式解决全球范围的男女平等问题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什么是中国妇女与性别研究的未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员臧建认为,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社会不会出现像西方国家一样具有较强政治性的反对男权的妇女运动。中国妇女与性别研究的未来,就处于社会新的转型与改革过程中。这种未来既不是今天西方的妇女解放模式,也不是过去中国的传统解放模式。中国妇女与性别研究的未来,会更加重视走本土化的道路,更加与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例如研究会继续关注:将社会性别理论纳入国家公共管理的领域和范畴;独生子女政策变化对妇女和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农业女性化等问题。
韩国启明大学妇女研究所所长曹珠铉教授建议,现代女性运动要更多关注女性的自我实现,而非仅关注男女群体之间的平等,这样有利于增大社会效率。性别平等政策不仅要解除依然存在的不平等因素,还要转向更加关注以下目标:约束和压迫包括女性在内的多种被统治阶层,将导致错失她们贡献于社会的多种可能性。让社会成员认识到这一点是性别平等政策应更加关注的方向。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张妙清教授在检讨《北京行动纲领》的过程中指出,在推出纲领的5年到15年间,性骚扰没有在任何重要领域上得到太大关注。我们需要一个全面解决性骚扰的方案,以实际行动来消除争取性别平等,及妇女全面发展过程中遭到的障碍。妇女研究中心可作为先驱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经验,以支持这一框架,并为培训和公众宣传提供教材。她特别呼吁性别学者、各高等教育学府与相关部门的领导为这些行动作出努力,让中国妇女可在安全和受尊重的环境下工作和学习。
北京大学校党委副书记、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叶静漪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张妙清教授,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杜洁,韩国启明大学妇女研究所所长曹珠铉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