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军第七军诞生。 (百色起义纪念馆供图)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高峰
□ 广西大学学生 刘坤婷
“革命怒潮浪滔滔,青年妇女莫发愁;反对封建旧制度,男女平等争自由。改变习俗剪短发,参加革命去战斗;不怕流血和牺牲,目的不达誓不休。”
黄美伦生前每每忆起自己当年参加革命编写的山歌,仍激情澎湃,“妇女群众听了我们的宣传,深受教育和鼓舞,纷纷冲破封建枷锁的束缚,参加了革命斗争。”
黄美伦是百色起义成长起来的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妇女干部。她1900年出生在广西东兰县一个壮族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25岁的邓小平已经来到广西南宁。
1929年春夏,蒋桂军阀混战给广西革命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俞作柏、李明瑞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倒桂成功,掌握了广西军政大权,他们接受了中共党员俞作豫(俞作柏胞弟)的建议,请求中共派干部到广西协助工作。党中央和广东省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先后派遣张云逸、陈豪人、贺昌、邓小平等人,通过各种渠道来到广西,使得广西革命形势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9月中下旬,广西政局风云突变。面对俞、李仓促反蒋局面,邓小平等果断决策,把党的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向群众基础较好的左右江地区农村,把党在南宁掌握的武装部队撤到左右江地区去,为建立革命根据地做准备。
在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陈豪人、俞作豫等领导下,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胜利举行,成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同日,中共东兰县委在县城召开东兰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东兰县苏维埃政府,黄美伦等10人为妇女委员。
黄美伦在负责妇女工作期间,组织发动妇女为红军做鞋袜、军服,筹备粮食,动员亲人参军,为红军送情报,向群众进行革命宣传,运送、护理红军伤病员等,有力地支援前方工作。
1930年2月1日,龙州起义胜利举行,成立了中国红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委员会。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扩展到20多个县,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有壮、汉、瑶等各族人民100多万人,建立了1万多人的农民赤卫军和农民自卫军武装,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积较大、人口较多、工农武装力量较强的全国瞩目的革命根据地。
“贪官污吏要打倒,贫苦农民要翻身;受苦受难不是命,起来斗争是光明。”山歌宣传了革命真理和大无畏精神,唤醒了无数的壮乡青年,一大批年轻女性走上革命道路。蓝彩娥,参加红军前是地主家的一名丫鬟,在反“围剿”战斗中,她和红军80多名战士退守地势险要的甘孟山。经过三昼夜激战,子弹和石头打光了,蓝彩娥和其他红军战士一起,扑向敌人,每人抱住一个敌人跳下悬崖,壮烈牺牲。
红八军在随后的战斗中也损失惨重。1930年10月间,进入右江地区的红八军编入红七军。11月,红七军受中央指示北上,部队历时9个月,转战桂、黔、湘、粤、赣五省,行经7000多里,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胜利抵达中央苏区,汇入中央红军,成为英勇顽强的中央主力红军的一支劲旅。
而留守右江苏区的红七军第21师,由师长韦拔群领导,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斗争,反击国民党军的多次“围剿”。他们与南方其他省区的红军游击队一道,牵制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在战略上有力配合了红军主力长征,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坚持在革命根据地斗争的黄美伦,因饥饿过度无法走动被敌俘于东兰西山。她历尽严刑逼讯,始终坚贞不屈。新中国成立后,黄美伦还历任广西多地的妇联主任,展现了优秀壮族妇女干部的担当作为。
党史专家指出,百色起义是主要领导者邓小平第一次独当一面领导一个地区的武装起义,他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和那种把非凡的革命胆略与严谨的求实精神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敢于探索、坚持群众路线、坚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成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邓小平等人在准备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正确地对待中间阶级的力量,对国民党左派采取团结争取的方针,成功地改造旧军队成为党领导的革命武装,这在当时党内不能正确对待中间阶级力量的情况下,显得难能可贵。他们在少数民族地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站在整个阶级观点上,注意他们的苦痛,宣传汉瑶平等待遇”的民族工作指示,把革命种子撒播在西南边陲,照亮了边疆各族人民的革命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仍时刻牵挂着百色老区的发展。右江河畔的平果县铝土矿储量丰富,1986年9月,邓小平亲自听取了平果铝等项目的准备情况汇报后,强调指出:“广西平果铝要搞!”至今,铝业仍是百色的支柱产业。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又两次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向百色市平果希望小学捐款,资助十几名贫困学生上学。
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百色起义精神,继续为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动力。
纪念碑前感悟信仰的力量
□ 广西大学 刘坤婷
站在高高矗立的百色起义纪念碑前,看着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十三个金色大字。如今90多年过去了,我们早已远离炮火,获得独立和自由,但革命先烈们对信仰的坚定和赤诚之心却永远能够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
百色起义中,有5000多名红军将士和无数革命群众献出了生命,用自己的血肉换取革命的胜利,推动民族的解放,铸就了大无畏的英勇革命精神,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革命、顽强奋斗。
起义的领导人之一韦拔群,牺牲时年仅38岁,而为了革命事业,他先后有17位亲人惨遭敌人杀害。1929年加入奉议县宣传队的黄亚娩,常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群众,百色起义后参加红七军,一次外出执行任务中被捕,敌人用各种残忍的手段逼迫她投降,但她始终不肯低头,就义时年仅15岁……每一位革命先烈的故事都如此令人敬佩和感动。
为什么革命前辈们能够胸怀凌云志,艰苦奋斗,舍生取义?我认为是信仰给予了他们力量。为了捍卫民族的尊严、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幸福,他们敢于迎接和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甘于放下个人利益,勇于为革命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从而铸成了“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百色起义精神。光辉历史是革命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书写而成的,而祖国的未来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奋斗,我们要牢记和践行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坚定信念,勇于开创,在新的时代继续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