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许真学
■ 李伶俐 文/摄
“这是我们刚从村民家中收集回来的鸡蛋,非常新鲜……”1月20日上午,坐到长条桌前,重庆市江津区一江善品电商负责人董雪梅又开始了她的直播。
1986年出生的董雪梅原本在上海有着一份电商行业高薪工作,2016年,因母亲突患重病,她回到家乡照顾母亲。2018年母亲逝世后,她没有再外出,而是决定留在家乡,做了一名“新农人”。
在照顾母亲期间,董雪梅常帮上海的朋友们寄些土货,久而久之她的朋友圈也成了村民们销售土货的圈子。“那天,一位扶贫干部带我爬上山,看着山下的云海,我就打定主意留下来,帮助像母亲一样在农村辛苦劳作的农民把产品卖出去。”董雪梅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说。
不会做生意的“二小姐”
“刚开始是单打独斗,走村串户收鸡蛋、豆子、条粉等农产品,经常天不亮就出门,半夜才回家。”回想起创业之初的经历,董雪梅说。
有一天,扶贫干部说,嘉平镇大垭村一名70多岁的老人得了眼疾,家里三头土猪和鸡鸭没卖出去,家里的饲料也快喂完了,非常着急。董雪梅得知后二话不说,马上前去收购,结果,因为当时乡村道路没修完,又遇上下雨,车子开到半山腰就下不去了。附近的青壮年都出去务工了,找不到人送货。
“我想,答应了的事情,不能让他们失望啊。”她和两位老人商量后,决定用背篼背。他们踩着泥泞的道路,往返四五趟三个多小时,终于把两头宰杀后几百斤的猪肉和27只鸡鸭,背出来卖了出去,老人收入近两万元。“还有一头,我联系了买家上门收购。”
有时候,农户拿出的产品太次,卖不出去,董雪梅就将它们带回家自己吃。一些朋友因此称她是不会做生意的“二小姐”。
“正是因为我‘二’,我收获了农户的信任。”董雪梅告诉记者,农户得知她要上山收货,早早地就打电话请她到家里吃豆花,今年春节还没到,已有七八户农户邀请她去他们家里过年。乡亲们的淳朴和善良让她十分感动,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帮助乡亲们的决心。
“不怕苦,日子才会更甜”
帮老人卖猪的艰难,让董雪梅意识到不能单干,她决定成立公司,吸引一批和她一样有志于帮助家乡人的共同创业、发展的伙伴,帮助农户销售更多农产品。
“一江善品”电商很快成立起来,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董雪梅带领团队跑遍了全区20个村子,并在多个贫困村开展了系列电商扶贫活动,多次为嘉平镇、蔡家镇、西湖镇和贾嗣镇等策划了消费扶贫以及网络直播活动,还与13个村子签订了长期供销协议。
为了方便运输,公司在李市镇龙吟村建立了仓储配送网点,覆盖周边乡镇的7个村子,通过集中采购、选品分装、贴标打包等标准化流程,严控产品质量。他们还在江津城区中心区建立了电商线下直营体验店,让更多的城里人能更方便地买到一手土货,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公司还与贾嗣镇玉皇村集体合作,利用废弃校舍改建了一个3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以及乡村网络直播教学基地,为乡村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现在,公司已入驻了江津区电商中心、重庆市消费扶贫馆、拼多多、淘宝网等购物平台,并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打开了销路。
“只要是村民想卖的农产品,我们都会想办法帮忙卖出去。”两年来,一江善品已帮助当地农户卖出了500多万元的农产品,董雪梅也获得了江津区“脱贫攻坚最美巾帼奋斗者”荣誉称号。
“我们把利润看得很薄,但把与乡亲们的情谊看得很重。”董雪梅说,在创业过程中她遇到过糯玉米遭受病虫害,自己赔本赚吆喝,遇到过货款迟迟收不回,资金链断裂,卖了车又差点儿卖房等困难和挫折,但每次她都挺了过来。
“遇到困难时,我总会想起母亲说的话,‘如果怕累,就会饿肚子;如果怕苦,日子就会缺少甜’。”董雪梅说,“我不怕苦也不怕累,接下来,我还想带领村民们一起去创造更多的甜味。”
两年来,董雪梅的一江善品帮助当地农户卖出了500多万元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