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1年1月26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知·新女学 观照网络舆论新生态 见证性别平等加速度 点赞性别平等政策 礼赞女性劳动者 针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引发舆论反思 舆论持续聚焦女性权益保护热点难点 关注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复杂演进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舆论持续聚焦女性权益保护热点难点

2020年,女性遭遇家庭暴力、性侵害和性骚扰的问题持续充斥网络,舆论呼吁要依法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和性骚扰,既要畅通受害者权利救济渠道,防止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也要警惕“新兴网络女权”等对性别平等的误读。

——要注重防治家庭暴力的成效。

3月,四川广元一名女子在网络上曝光一段长达59秒遭丈夫殴打的视频引发热议,随后她称自己结婚16年以来多次承受家暴的痛苦。9月30日,经历了离婚、复婚、再次离婚的家暴受害者拉姆,被前夫唐某纵火烧伤后,不幸去世,唐某被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逮捕……类似家暴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引发网民愤慨。我国反家暴法实施已四年,只有依靠反家暴法律及时有效的处理家暴问题,真正防止暴力,有效维护女性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才能树立公众对法律和公权力的权威性的信心,防止被家暴一方产生“警察无法保护我”“反家暴法没有作用”等负面想法。

——要有效惩治性侵害和性骚扰。

2020年初,鲍某某涉嫌“性侵未成年人”这一敏感话题,加之爆发初期“权势高管”与“柔弱少女”人物形象的强烈对比冲击,公众朴素的正义感被迅速点燃,舆论对鲍某某口诛笔伐的同时,也对“女方多次报警却未果”展开“特权想象”,政法机关因此承受了较大压力。最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督导组通报调查情况,才让沸腾的舆论得到平息。7月份,某高校对犯强奸罪学生努某某“留校察看”的处理决定引发网络热议,如何罪责刑相适应地惩治性侵害、性骚扰问题,牵动众多网民的心。

——要重视性骚扰受害女性维权难问题。

在社交媒体中,很多女性打破沉默,勇敢发声,积极维权,将自己经历的性骚扰和性侵害事件揭示出来,通过自媒体的发声,推动了公众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支持。但是,性骚扰受害者维权难、代价高的问题需引起重视。4月,西安一4S店女员工被男同事骚扰,还被其暴力殴打的事情引发关注,女子将事件曝光之后,引起热议,结果是包括受害女子在内的涉事二人均已被解除劳动关系。我们也看到,性骚扰受害女性维权时,经常面临一些网络上的外貌攻击或语言暴力。如“某航空飞行员散发不雅照:用裸照威胁空姐陪睡”事件中,甚至有言论认为“这位空姐不会保护好自己”等,好在民法典人格权编明确将性骚扰问题纳入立法,为针对性骚扰可能造成的危害提供了法律制度层面的保护。

——警惕“新兴网络女权”关于女性权益保护的误导。

面对针对女性的性骚扰、性侵害的多发频发,以及惩治效果的一些质疑,一些网民打着“女性主义”的大旗,主张“不婚不育保平安”等,有研究者将其称为“新兴网络女权”,其文案结合女性被伤害的鲜活案例,可谓先天地适应网络时代肤浅破碎的言论风格,能够煽动不少网友的共情。相关研究指出:“新兴网络女权”用子女随父姓来恶意攻击已婚女性,将婚姻制度下女性因生育遭受的自我苦痛叙述成“自作自受”,将不能管理好“生育能力”使自己遭受痛苦理解为一种自我-资本贬值运营的错误示范。这不仅压制了原本应该产生共情、蕴蓄反抗能力的自我叙说,而且开启了新自由主义厌女模式。如何警惕类似“新兴网络女权”的误导,防止女性主义和性别平等的诉求被极端化,进而引发部分人对消除性别歧视、实现性别平等目标的质疑,值得关注和警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