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1年1月18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爱生活·乐活主张 新独立女性:会储蓄,能发展 更好,就是雕琢每一个当下 慢下来,反而比较快 余生不长,要做情绪的主人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独立女性:会储蓄,能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让“超前消费”族清醒认识到“谁在裸奔”,同时也提醒日常储蓄的重要性。正如连岳所说:“储蓄,说明你有能力,有自律,保证你明天比今天更有力量。”的确,想要过上美妙人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守住储蓄底线,在职业生涯上拓展发展上线,双管齐下,方能编织出自己的锦绣前程。

■ 胡杨

最近,“95后”女孩美希晒出她的135万存款上了热搜。在人们纷纷质疑时,美希说出她的3个收入来源:上大学时做礼仪模特、兼职家教,存下30万元;去年2月开始抖音直播,累计收人70多万元;去年5月她开始直播带货,赚到钱开了新公司……如今,美希已用100万在老家给父母买了一套房。

看到这个“为父母买房”的女孩,我联想到那些到了适婚年龄还怪罪父母没钱给自己买房的年轻人。而最近霸屏的还有热衷挣钱的“深圳女孩”,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女子当自强。

也许,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像美希或“深圳女孩”那样会挣钱、能挣钱,但我们至少可以从底层能力“会储蓄”开始锻炼,然后努力扩展自己的职业升值空间,从而过上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

储蓄:一个人最硬核的底层能力

有人说:储蓄是一个人最硬核的底层能力。对此,我非常认同。上大学时,因为家远在新疆,生活费都是一年带足,自己计划着慢慢花,那时我的确非常节俭。1992年父母在老家买房,我出了三分之一的钱,当时我工作才3年,主要靠平时的点滴储蓄。能“为父母买房”助一臂之力,是我的骄傲。

现在回想起来,我是节俭而不吝啬。论跟朋友们出去聚餐买单,我不少;论出国旅行,我也算同龄人中舍得花钱的。只是直到如今依然不习惯提前消费,更不能忍受超前消费。

作家连岳在《储蓄才是富人思维》里说的:“储蓄是穷人思维,消费才是富人思维。这可能是近年来最毁人的谬论……我们都爱犯一个毛病,就是对未来收入过于乐观。资产=收入-花费。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收入基本是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控制消费,才能使你的资产增加。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钱确实就是省出来的。”

的确,在超前消费甚嚣尘上的这些年,我也曾懊悔“当初”没再多买一套房。但后来我想明白了,我其实更愿意“无债一身轻”、慢慢耕耘自己的小日子,这是取舍问题。就像正上映的《心灵奇旅》里一句台词:“未必有所成就才算活着,梦想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喜欢看天、走路、吃披萨的人生也很好。”

“负债者联盟”:都是过度、超前、奢侈消费惹的祸

记得元旦与做医疗器械推销的“80后”朋友聊天,问到疫情的影响,他说:“收入大幅下跌了,疫情来了我才明白,存钱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安全感。”他现在每月有2万元的房贷要还,又生了二胎……

有调查显示,中国35岁以下年轻一代,有56%的人还未开始储蓄。“90后”人数大约1.7亿,其中93.7%的人“负债”,平均负债高达13万。在这些“负债”里,房贷只占了三分之一,其它透支用于购买车子、包包、手机、项链、家电、化妆品、游戏、旅游……“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储蓄,越来越喜欢过度消费,越来越喜欢超前消费,越来越喜欢奢侈消费。”那么这些过度、超前、奢侈消费的钱从哪儿来?都是借的。

豆瓣上有个“负债者联盟”,他们对“储蓄”嗤之以鼻,信奉:越会花钱越有钱。而这些年,因为借贷而走上绝路的年轻人也不少见。某种程度上说,新冠肺炎疫情让“超前消费”族清醒认识到“谁在裸奔”,同时也提醒日常储蓄的重要性。正如连岳所说:“储蓄,说明你有能力,有自律,保证你明天比今天更有力量,这是100%的富人思维,永远都是。”

父母,为何比你想象的更有钱?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有趣话题:“你什么时候发觉,父母比自己想象的有钱?”“卿卿”说:“上初中高中的时候,我吃穿总是很节省,因为觉得家里没钱。读研的时候,我告诉爸妈想出国读书。爸妈说,去吧,我们支持你。别的钱没有,供你读书的钱还是有的。”

这几年我也发现,一生仅靠储蓄的父母越来越“有钱”了。比如去年9月我们带二老去西安旅游前,老妈甩出一万元大票给老妹,说:“我们出钱,你们带我们去玩!”前几天刚过完85岁生日的老爸,坚决不收我的“红包”。他说:“我俩退休金近8000元,不缺钱。现在身体健康,吃嘛嘛香。”的确,耄耋之年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富人”,这也是日常储蓄的“返利”。

“深圳女孩”:没事少矫情,有空多赚钱

最初看到“深圳女孩”与“搞钱”联系在一起时,并没啥好感。但仔细研究发现,这也许才是当下年轻女孩的另一种姿态。“深圳女孩”特指那些每次聚会时不八卦、不吹牛,而是聊如何利用买房、炒股或副业“搞钱”,她们的信条是:没事少矫情,有空多赚钱。

一个成熟的年轻人,不是坐等靠,更不是“花花花、买买买”。“钱不是省出来的,是挣出来的”的真正含义是:挣钱决定上线,省钱决定下限。如今的“深圳女孩”,不也是代表了年轻人努力提升自己、自强自立的一种形象吗?

回望自己的年轻时代,我一面储蓄也一面开掘自己挣钱的渠道和能力。记得那时候流行兼职,我自己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一边在网站兼职,一边给杂志社兼做选题。那几年的确是每天早晨睁开眼就是“今天能挣多少钱”,因为要还房贷,还要养孩子,我必须努力拼搏。当我用3年时间还完房贷时,才松了口气。从此渐渐慢下脚步,在专职工作的同时加大了学习力度,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我很喜欢米兰·昆德拉的这句话:“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最不能承受的恰恰是轻松。”现在回想起来,往往是压力最大的那几年,自己成长最快,升值空间也最大。

的确,想要过上美妙人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守住储蓄底线,在职业生涯上拓展发展上线,双管齐下,方能编织出自己的锦绣前程。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