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12月18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经济女性 经济内生动能增强 外贸增长超乎预期 马胜男的十年收获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解读中国经济11月成绩单

经济内生动能增强 外贸增长超乎预期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总体来看,自3月以来,我国经济逐渐摆脱疫情影响,持续稳定向上修复。到10月份,工业、服务业生产数据均达到高位,超出去年水平,“六稳”“六保”任务落实取得新成效。

有几个数字刷新了今年的“增速转正”的节奏:其中,今年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124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3%,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全国民间投资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还有几个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增幅数字让人印象深刻: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05374亿元,同比增长11.5%;11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14亿元,同比增长5.0%;1-11月份,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90439亿元,同比增长1.8%;同期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

那么,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哪里?近日,中央首次提出注重“需求侧改革”,应该如何理解?出口数据大超预期,明年应该如何延续?就这些与国民经济走势相关的话题,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连线采访了几位业内专家。

12月16日,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三易花卉基地工作人员在整理蝴蝶兰。

初冬时节,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各大花卉基地内的蝴蝶兰等花卉花开正艳,一派生机盎然景象。近年来,临洮县花卉产业蓬勃兴起,全县各类花木种植面积达7万亩,蝴蝶兰、百合花等远销全国各地,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新华社发(王克贤/摄)

12月15日,曲周县一家童车生产企业的工人在生产线上组装童车。

河北省曲周县的童车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地传统特色支柱产业。近年来,曲周县通过企业整合、提高行业准入、搭建科技研发平台、深化校企合作等措施,推动童车产业做大做强,产品远销国内外多。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摄)

12月7日,一批工程机械设备在江苏连云港港码头装船出口海外。

当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同比增长1.8%,呈现持续向好、加速增长态势。

新华社发(耿玉和/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李雪婷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修复能力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1月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仍在稳定修复,投资、生产、出口都有较好表现,另外,民营企业投资增速首次转正等也是积极表现。他分析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动能正在发生转换,传统动能的作用在降低,新动能的作用在强化。”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认为,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动能主要来自投资和外需,而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动力来自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改善。

他表示,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受控,国内出台的包括财税货币在内的政策“组合拳”有效支持复工复产,工业部门率先复苏,为全球产业链与有效供应做出贡献。此前受疫情压抑的楼市需求得到释放,国内逆周期调节政策下宽松货币信贷环境等都支持房地产投资与基建补短板。在外需方面,全球对抗疫物资和包括小家电、数字电子产品等“宅经济”产品需求上升,国内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产能及时恢复,推动了我国外贸表现强劲。

他还通过统计数字给出了“国内需求端正在追赶供给端”的形象比喻。“尽管需求恢复仍滞后于供给端,但国内零售指标复苏步伐持续加快,服务业也在‘回血’,预示国内需求端正在追赶着供给端。”

深化需求侧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

消费已经连续六年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周茂华认为,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已经发生“质”的变化,内需成为驱动经济的核心动力,并且这个发展规律不会因为疫情冲击而发生实质改变。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在布置2021年重点工作时,要求“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这也是中央首提“需求侧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需求侧改革”是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的同时,也为“十四五”开局划出了重点,一时引发市场热议。消息一出,三大指数全面上涨,与消费相关概念板块也集体“暴走”。

他表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在提“供给侧改革”,“需求侧改革”是与之相对应的。自2015年末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和降成本、补短板成为改革的具体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供给侧改革更多的是从生产角度和整体社会供给角度进行结构性调整,来推动经济的升级转型;而需求侧改革则是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经济体系,进一步扩大内需。这一新方针与我们近年来的信息技术发展路径是一致的,包括消费升级、资本市场改革、保障民生等在内,都是一脉相承的。尤其今年以来,核心CPI不断回落,PPI持续为负,反映出我国在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上依然存在缺口。如今在双循环背景下,政策对需求侧改革的关注度有所提升,要求形成供给侧和需求侧相互促进的动态平衡,只有创造了更好的需求,才能与我们的供给侧改革相适应,才能有力地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周茂华也对记者表示,这一政策的提出有助于优化结构,防范过度刺激下所产生的产能过剩,宏观杠杆过快上升,局部金融资产泡沫与滋生金融乱象等后遗症。

前海科创投战略总监张万兴提醒,会议中提到的“打通堵点”和“补齐短板”不是针对需求,而是针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连接”。“有需求不能快速、准确地传导到供给侧,供给的产品和服务不能快速、精准地送达真正的需求者,这类问题要找出来,然后用数字化手段和新规则把它们解决掉。”

他认为,当下首先要想办法把需求侧的拉力作用发挥出来并且发挥好,因为巨量但散乱不一的需求难以形成真正的拉力。另外,所谓“需求侧”是广义的,不仅仅是最终“人”的需求,还有产业链、供应链的下游对上游的需求,在采购、生产、分配、流通等所有环节都有需求。

外贸出口:对全球变化适应能力增强

进入今年下半年,我国外贸出口中部分领域呈现出了“井喷”态势。据中国海关统计,11月份,我国外贸出口1.8万亿元,增长14.9%;对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前5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均有增长。另外,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及比重提升。

11月的出口数据大超外界预期,这跟海外疫情反复有关,带来了大量与防疫、“宅经济”相关的物资需求,周茂华分析认为,明年我国出口仍将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他表示,四季度以来,尽管欧美疫情再度暴发,但海外经济体并未重新让经济停摆,明年全球需求复苏前景可期,全球需求回暖利好中国出口。

另外,疫情催生了外贸新模式、新业态等,也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从今年我国外贸企业表现看,我国外贸企业对全球需求变化的适应力相对较强,生产效率较高。”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