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12月11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创业创新 藏在枕头里的致富经 李有慧:众创园里做电商 新经济板块已占香港资本市场半壁江山 东部为主 北上深杭最多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4.5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家传百余年的老枕头,到如今走向世界的六合枕,温永华用孜孜不倦的努力“唤醒”了这项沉睡多年的非遗技艺。

藏在枕头里的致富经

温永华和姐妹们制作的六合枕。

温永华在市妇联提供的手工坊制作六合枕。

参加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专场直播活动。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王永钦

“按一个人活90岁算,有30年是在枕头上度过的,有个合适的枕头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啊!”退休六年以来,温永华和枕头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小就跟妈妈学做“六合枕”及其他手工编织活儿,温永华自认在手工方面有天赋。“做手工的人闲不住,我退休后就一头扎进了这个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中。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包头市妇联主席乌云格日乐,她看中这个劳动密集型的项目能带动更多的妇女创业就业,于是帮我租了工作坊场地,买了绣花机,带我们去外地学习培训,现在还成了我们最大的推销员。”

六合枕有六孔、六面,寓意天地人合、吉祥如意。百年前,这种枕头通常出现在富贵人家里。民间甚至还有慈禧太后西行,辗转难眠,枕六合枕安然入睡的典故。百余年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六合枕已不再是当年的富贵枕头,而她的传承人温永华将这门手艺带给了更多人,让他们通过六合枕的制作,有了一技之长和一份收入。

传统枕头走出国门

走进温永华的手工坊,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见到了造型不同、颜色各异的六合枕,它们由绸缎制成,棱角分明,6个面上都有呈花瓣形状的孔,且孔孔互通。

刚开始制作六合枕时,温永华并没想到会有今天的规模。她告诉记者,自己和母亲做六合枕,起初只是想给孙子、外甥当作结婚礼物。没想到很多亲戚朋友看到后,都很喜欢,纷纷讨要,于是她做的枕头也渐渐多了起来。

2008年,一位来自北京的朋友,将温永华制作的六合枕带回家中,同时也让温永华的这门“手艺”意外地走向了市场。许多经营丝绸加工、礼品制作的商家,通过温永华的朋友联系到她,寻求合作。这一年,温永华制造的六合枕成为入驻故宫博物院的丝绸产品。为了能使手艺流传并不被“盗版”,她还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六合枕实用新型专利。

温永华告诉记者,制作一个传统的六合枕需要36道工序2600多针。枕面布料要选择绣花讲究的织锦缎,而开孔花心则需要选用素缎,两者面料手感讲究搭配,颜色花样也要和谐,甚至一个枕头的枕芯就要花费两三个小时来填充,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为了让六合枕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要,温永华还开发出了家居、车饰的实用系列产品。有适合小朋友的儿童枕,适合时尚人士的圆形乾枕,适合新婚佳人的开心双孔枕等等,这些新的设计变化,让六合枕走进了更多百姓家。

温永华还在设计中加入了很多蒙古族元素。如今,六合枕已走出国门,被顾客带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深受外国友人喜爱。

把致富经分享给更多人

随着规模越做越大,温永华意识到这门手艺需要更多人继承和发扬,同时它也能带给更多人实惠。

2015年,温永华在包头市妇联的帮助指导下,创办了六合枕手工坊。手工坊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带动了不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家住河东镇的魏女士便是其中之一。几年前,她的丈夫因病去世,而家里前前后后因为看病欠下了不少外债,魏女士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魏女士参加了温永华的培训班,在这里学习六合枕、香包等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

魏女士告诉记者,学会这些手工活,可以拿回家做,既不耽误白天工作,还能掌握一门手艺、增加一份收入。如今,靠在家制作香包,魏女士每月还能增加千元左右的收入,这对一家人的生活帮助很大。

来自东河区的小张,身患严重脊柱侧弯,不愿靠低保度日,但由于身体状况限制,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2016年,她参加了温永华的培训班,从此与六合枕结缘。在温永华手把手传授下,她苦练3个多月,掌握了缝制技艺。“每天在家就能工作,不耽误做家务。做完了,温老师的爱人上门给送原料、取成品,一个月能挣1300多元。”小张告诉记者。

据了解,自手工坊开办以来,温永华先后为来自北梁、东达沟村、王大汗村、毛凤章村、郑二窑子村、四道沙河村等周边村镇的近2000名妇女进行了培训。对于就业特别困难、对六合枕技艺感兴趣的残疾妇女,温永华更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辅导。如今已经有近百名妇女掌握了制作技艺,先后有30多人在温永华的手工坊就业。带动他人就业的同时,手工坊的年收入也达到了20多万元。

2018年,温永华六合枕手工坊被授予包头市非公有制经济“双创”先进集体,她个人也获得了由内蒙古自治区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的“内蒙古民间艺术(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从家传百余年的老枕头,到如今走向世界的六合枕,温永华用孜孜不倦的努力“唤醒”了这项沉睡多年的非遗技艺。而现在,她不仅要继续把这门古老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更要把藏在枕头里的致富经分享给更多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