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11月2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阅读 借势发力  图书大促潜力尽显 让更多人认知人类苦难的存在 《十个女人》:去除浮饰,看见一颗颗相似的心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更多人认知人类苦难的存在

——读尼日利亚女作家阿迪契小说《半轮黄日》

阅读提示

《半轮黄日》是尼日利亚女作家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为尼日利亚内战谱写的一曲哀歌。这本书通过一对伊博族孪生姐妹的命运纠缠,用最原始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这场战争的血腥、大屠杀的残暴、饥饿对儿童的摧残以及死亡带给人们的恐惧。阿迪契怀揣敬畏之心,带着“我们死去时,世界沉默不语”的战栗,记录下祖父辈的真实经历,让更多人认知人类苦难的存在。

■ 毛庆明

在西非东南部,非洲几内亚湾西岸的顶点,有一个国家的人口最多,民族最多,石油最多,它就是尼日利亚。

这个多难的非洲古国,自13世纪葡萄牙入侵后开始了漫长的被殖民史,1914年再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利用宗教输入强化殖民统治,为尼日利亚独立后的那场残酷内战埋下了祸根。

尼日利亚北部的豪萨族长期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殖民时期的英国则刻意向东区的伊博族输入了基督教,而西南区的约鲁巴人大多信奉本土宗教。1960年,尼日利亚宣布独立,之后在伊博人居多的东区发现了石油,由此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引起种族矛盾激化,导致了1967-1970年之间的尼日利亚内战。其间伊博族宣布独立,竖起了比亚法拉共和国的国旗——在红色、绿色和黑色长条中央,是放射光芒的半轮黄日。

尼日利亚女作家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的长篇小说《半轮黄日》,通过一对伊博族孪生姐妹的命运纠缠,用最原始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这场战争的血腥、大屠杀的残暴、饥饿对儿童的摧残以及死亡带给人们的深不见底的恐惧黑洞。

让战争以最原始的状态呈现给读者

奥兰娜亲眼见到了大屠杀。屋顶的火焰如巨浪翻滚,砂砾和烟灰在空气中飘浮;舅舅脸朝下,身体扭曲成难看的形状,乳白色的东西从脑后的大伤口渗出;舅妈躺在凉台上,全身赤裸,刀伤如微微张开的红唇;地上杂乱地躺着多具尸体,像布做的娃娃,其中一具无头女尸像极了她即将临盆的表姐。而在逃离的火车上,身边的女人打开手中抱着的葫芦:“来瞅瞅我女儿,你知道我花了多长的时间编好了她的发辫?她头发那么多。”奥兰娜看见的是一个小女孩肤如灰土的头颅。

同样是女性作者,同样是描写战争,波兰女作家奥尔加和阿迪契所用的手法截然不同。奥尔加是跳脱出来飘在天上,举重若轻,字面并不血腥,却给人更强烈的心灵震撼;阿迪契则是沉到地面低入尘埃,亲手把创口扒开,让战争以最原始的状态呈现给读者,而这种血肉模糊的真实,甚至会引起读者的感官不适。

南非记者凯文·卡特那幅获得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饥饿的苏丹》,捕捉的是苏丹战乱引起的大饥荒——一名即将饿毙的女童和她身后虎视眈眈的兀鹰。这张照片带给人们巨大的视觉冲击,而类似的场景,在阿迪契笔下,在尼日利亚内战时期被封锁的拉各斯,俯拾皆是。“双臂细如牙签的孩子,肚大如箩,皮肤撑开,很薄……露出了蛛网一般的血管和易碎的骨头”,他们会毫无征兆地倒地,安静地死去。尽管有国际社会的积极援助,依然有300万平民在这场战争中死于饥饿,其中绝大部分是儿童。

无关仇恨,只为再现历史真相

尼日利亚内战以比亚法拉的失败而结束,历时三年,但战争给伊博族平民带来的创伤却是旷日持久的。对于这场全球最残忍的十大内战之一,尼日利亚官方却始终讳莫如深,内战的话题“至今仍是制造分裂的话题……我们都假装不曾发生过的事件。所以没有人在正式场合谈论它”。年轻的尼日利亚人对比亚法拉也没有多少真正的了解。这场战争带来的创伤记忆,至今未能成为尼日利亚官方历史和公众记忆的一部分。

而暴力的受害者和作恶者,如果保持沉默或者掩盖暴力事实,拒绝承担相应的责任,不承认罪行和耻辱,心理创伤和畸形就会传递到后代身上,暴力循环重复的危险就会代际传递。

纵观尼日利亚历史,就是一部漫长的被殖民史,充斥着难以调和的宗教冲突和种族矛盾。阿迪契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她书写《半轮黄日》,无关仇恨,拒绝暴力,只是为了重构记忆,再现历史真相,实现各种族之间的和解与和谐,建立一种平等的新型社会关系。所以她在书中用温情的笔墨写了豪萨族人穆罕默德对伊博族人奥兰娜的真挚关爱、约鲁巴人阿德巴约小姐对伊博族教授奥登尼博的暗恋,以及伊博人凯内内和英国白人理查德的爱情。

我想起了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她倾尽短短的36年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第一次用英文将那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公之于众,让30万亡灵的沉冤大白于天下,击碎了日本右翼的精心粉饰。和阿迪契一样,张纯如坚信:遗忘,就是第二次杀戮,正视历史,铭记过去,才有未来。

余华说:“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他寻找的是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和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阿迪契,怀揣敬畏之心,带着“我们死去时,世界沉默不语”的战栗,记录下祖父辈的真实经历,让更多的人认知人类苦难的存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