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11月16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专题报道  回眸“十三五”,我家的“小幸福” 公益服务全家总动员 爱心账本是最好的传家宝 从苦难到小康,生活越来越好 做市民的放心“菜篮子” “小灵芝”圆了深山致富“大梦想”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素英家庭

做市民的放心“菜篮子”

郑素英在干农活。 姚改改/摄

讲述者:浙江吉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素英

过去5年,老百姓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菜篮子”也越来越丰富。我这个大半辈子与农业打交道的农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高兴。

1996年,我和丈夫一起创立了浙江吉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有围垦十二工段和楼塔两个蔬菜种植基地,二十工段水产养殖基地。现有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12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1000多亩,无公害粮食种植基地1500多亩。丈夫负责种植、养殖基地的具体工作,我负责公司的管理工作。

虽说是做管理,但我对农事并不陌生。我是农民的女儿,自小做过不少农活。小时候上学之余,还要抽时间到农田里干活。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天气最热、最冷的时候到水田里收割水稻。烈日下,戴着一顶草帽,挥汗如雨;冬日里,戴一双破布手套,双手冻裂。

如今,种水稻再也不必如此辛苦。五年前,我们增添了水稻种植。由于是上千亩规模化种植,从翻地、播种,到施肥、灌溉,再到收割、运输,已经完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说实话,招工难,一直是我们的大难题,尤其是对蔬菜基地而言。因为蔬菜种植,多数工序是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全得靠人工。做农业苦,年轻人不愿来。现在从事农业的多是五十岁开外的“老农人”。好在近些年,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在不断加强,引导年轻人回归农业,让我们“老农人”看到了希望。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有两件事对我触动很深。一是年初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市民能时时刻刻吃上“放心菜”。我们基地的蔬菜多是配送至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为保障非常时期的蔬菜供应,我天天待在蔬菜基地。工人回不来,我就穿上工作服、蹬上胶鞋、手拿剪刀,重拾“老本行”,下地干活。我每天对上市蔬菜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上传至相关职能部门,确保蔬菜品质新鲜安全,而且价格不涨、品种不少。国内疫情稍微缓和时,国外疫情又严峻,粮食进口受影响。我和丈夫商量,今年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把粮种好,哪怕每亩产量高出几十斤,基地也能增产上万斤粮食。二是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作为“老农人”,我们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有着太深刻的体会。在我们家绝对看不到浪费一粒粮食的现象。在外面就餐,看到别人的剩菜剩饭,我们也会带回分类处理,剩饭运到养殖基地喂鸡喂鱼。

展望“十四五”,我们期盼着国家能带给三农更多利好消息,指导三农发展越来越好。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姚改改/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