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11月16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乐活主张 退“家长群”警示:教育也要去“内卷化” 在自己身上用力,在孩子身上见效 “妈妈帮不上你了”难能可贵 请快乐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自己身上用力,在孩子身上见效

在孩子教育这件事上,妈妈保持清醒与独立,拒绝“内卷”和过度参与、干预,已是迫在眉睫。我始终坚信并践行:在自己身上用力,在孩子身上见成效。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不断“退出”的过程,用老子的话是“无为”。你的“退出”,是为了启动孩子亲力亲为、为自己负责的内驱力。

■ 胡杨

“放到现在,估计我也是最早退群的家长,从来没陪过作业,因为可能孩子没咋地,我疯了!”那天在转发《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的新闻时,我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近日,江苏一位家长在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从视频内容看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被迫承担了老师的责任和压力。还有人说,压垮一个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家长群本应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如今渐渐演变成了“压力群”,这让我想起彼时我孩子的“当初”。

我也曾是那个“不靠谱”的妈妈

我儿子上小学时,老师与家长还是通过电话联系。坦白说,我那时最怕老师的电话和短信“来袭”。记得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某天上午,我正埋头工作,老师的短信“又”来了: “您的孩子没有完成语文作业……”我回道:“老师您好,孩子没完成作业,您该罚就罚,别老给我发短信,我还工作呢!”显然,老师没碰到过如此“不靠谱”的家长……

从幼儿园到小学,眼见着家长们各显神通跟老师“搞关系”甚至巴结送礼,我始终选择打“躲避球”。当然,我的经验并不值得推广,但我想说——如今家长的过度参与、干预,让老师及学校的工作更为艰难了,教育成了家长与老师(学校)的博弈,孩子成了消失的教育主体。

教育内卷化:家长、孩子、老师成为一锅“糊涂粥”

说到“家长退群”,我首先联想到今年的网络高频词“内卷”。“内卷”是形容工作或考试的非理性内部竞争、内部消耗或停滞不前现象。

经济学家薛兆丰有句话很透彻——“让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愿意加班的人。”以此推演下来:你的孩子上补习班,我的孩子也得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的孩子出国留学,我的孩子也要海外镀金……于是,“卷卷卷”,最后家长、孩子、老师都成了“绞肉机”里的一环。

那么,谁是最大赢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月薪三万,却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的新闻频上热搜,而不久前自称“中国连锁机构第一品牌”的优胜教育总部已人去楼空。

有人总结目前家长的三大困境:在孩子教育上,没有足够帮手来分担压力;高度参与孩子教育,像自己又再上了一次学;职场和生活的双重夹击下,孩子的教育还要对你迎面痛击,这不正是一幅活灵活现的“内卷”图吗?无论那位江苏退群家长的言行“对不对”,我想他已吹响了教育“去内卷化”的哨音。

在孩子教育这件事情上,家长保持清醒与独立,拒绝“内卷”,已是迫在眉睫。

妈妈“不靠谱”,孩子或许更“靠谱”

最近同样上了热搜的还有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她反对学生当“全职太太”。“有意思教练”的高琳老师就此写了《毁掉一个女人有多简单?让她当一次全职太太就够了》的文章,读罢我心有戚戚焉。

高琳写道:“写完这篇文章我顺嘴问儿子,妈妈如果像XX妈妈那样,做一个全职妈妈好不好?儿子说:‘不好,因为你会疯掉的!’我说:‘那妈妈就有时间辅导你功课了,难道不好吗?’儿子说:‘不好,因为我会疯掉的!你没有耐心!’我说:‘那妈妈变得更有耐心一点不就完了?’‘不,那你就不是你了!’儿子总结说。”

这段母子对话非常有意思,我们要让孩子从小知道:妈妈不仅仅是妈妈,她首先是一个有着自己职业和精神追求的大写的“人”,对己负责的意识更需要从小培养。

我儿子3岁时,我就请他给家里3个房间分别画上门牌,提醒他尊重每个人的独立空间。我的卧室牌上写着:8—12点妈妈工作时间,请勿打扰。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我也从没陪过、检查过作业。我“退出”监督孩子学习的角色,“进入”的则是自我提升的空间。比如从儿子初二开始,我每天晚上坚持画画,持续了8年。表面上是“你做作业,妈妈也没有玩手机、看电视”,实质上我想示范给儿子——“一件事情是怎么被做成的。”

那天收拾书架,发现儿子上大二时我给他写的便条,有2条建议:第一是别熬夜;第二是选自己喜欢的事,一直做下去,挣钱不是第一,兴趣才是幸福的首要。

如今看来,这两条儿子基本做到了。今年他接到北方交大软件学院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时,我祝贺他,他反问我:“你以为是你教育的结果?”我笑着回答:“不是啊,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那一刻我脑补的是《道德经》所言:“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意思是,最好的领导者(教育者)悠闲自处,不轻易发号施令,功业成就,百姓都说:“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啊”。

在孩子教育这件事上,我始终坚信并践行:在自己身上用力,在孩子身上见成效。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不断“退出”的过程,用老子的话是“无为”。你的“退出”是为了学校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也是为了启动孩子亲力亲为、为自己负责的内驱力。

如今我很欣慰,我这个到儿子考大学时还分不清“985”“211”的“不靠谱”妈妈,培养了一个很“靠谱”的孩子。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