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王江平 袁鹏
□ 见习记者 田梦迪
“以前我和家人在土地上拼尽全力也只能维持温饱,现在到工厂工作三个月当上组长,带起了80人的团队,工资也涨到了3500元。”近日,来自新疆墨玉县美比特集团的古丽拜合热姆·卡迪尔向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介绍脱贫前后的巨大变化。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就业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在新疆和田124万多名“和田古丽”从有技能、有事干、有钱挣向多技能、多干事、多挣钱升级,实现人人有事干、天天有收入。从沙漠腹地到北上广深,她们走出家门,生活越来越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9月,新疆洛浦县红枣种植基地里大红枣挂满枝头,与之相隔不远的利田香农食品有限公司一片繁忙,车间里60多名女工正忙着给鸭子做净毛处理。
艾比拜·麦麦提敏作为车间主任正在给刚上岗的姐妹教授操作技术。艾比拜告诉记者,初中毕业的她以前在家务农,一年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2019年6月,她应聘进了工厂。如今,入职仅一年多的艾比拜就被提拔为车间主任,她带着周边各村来的姐妹从农民、家庭妇女转变为产业工人。身份在变,收入也提高了一大截,一个月工资从1500元到5800元,甚至更多。
“现在妇女就业率从2016年的31%上升到如今的95%,从过去的单纯走出家门靠干点活挣到钱,到如今的多元就业、多项增收,更多女性开始自主创业当老板,追求技能型、学习型、职业型的务工身份。”新疆于田县妇联主席阿依仙木古丽·阿不都卡德尔介绍。
近年来,和田针对辖区深度贫困地区,大力实施就业惠民工程,综合立体多元施策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田地区先后成立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基础设施、社会保障、项目资金、金融扶贫等11个攻坚机构,健全多元立体攻坚体系。受惠于此,“和田古丽”们暖了心,干劲足,变化大。
今年2月初,和田地区有1.37万人在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后到疆外就业务工,3.08万人到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就业务工,和田本地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6.63万人。公益性岗位新增就业2.09万人,实现了建档立卡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100%全部就业。
“喜欢在公司上班,每月2700元收入让我心里很有依靠。”今年36岁的于田村民托胡提汗·如孜2017年到新疆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班,如今已经是生产技术部的一名熟练工,能在包装、推广等多个岗位工作。
目前,于田县玫瑰花种植面积约4.6万亩,年产量7000余吨。随着瑰觅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像托胡提汗一样的贫困女性在企业就业实现脱贫。
据了解,2012年瑰觅公司成立以来,已累计雇用当地及周边季节性临时工20万人次,为农户创收3000多万元,收购当地农户玫瑰鲜花、玫瑰花苗木等产品为农户创收2000余万元。
瑰觅公司作为产业扶贫的示范作用明显,“企业+基地+农户+销售”的联营模式为产业脱贫奠定了发展基础。
从沙漠腹地易地搬迁到新村的达里雅布依村民肉孜尼沙·阿吾拉说,她专门从县城回到村里当起了村妇联副主席,她喜欢回家乡做事。工资加上种植、养殖收入让肉孜尼沙感觉特别踏实和幸福。肉孜尼沙的两个孩子在于田县城寄宿读书费用全免,还有多项生活补助。“等年底于田机场建好了,我想去北京,去天安门广场看看升国旗。”她畅想着。
经常深入基层一线的皮山县妇联副主席努尔古丽发现,多技能、多挣钱、多干事、多创业,妇女们正快速地融入社会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女性认识到女人的命运不是只在家里的锅台边,而是可以成为有技能、有知识、有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