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10月27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 学深悟透新思想  求真务实强担当 男性美妆博主盛行的性别思考  研究视窗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研究视窗

《女性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双重负效应》

作者:周闯

将雇主是否提供一年期及以上劳动合同作为就业稳定性的划分,采用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分解方法分析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就业稳定性差异。本文研究表明:农民工稳定就业比显著低于城镇职工,主要原因在于其教育水平和工作经验与城镇职工存在较大的差距,市场歧视所产生的影响小于这两类人力资本差距的影响;女性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尽管存在着户籍和性别的双重负效应,但双重负效应仍低于人力资本差距的影响。此外,城镇公共就业服务对农民工较低的覆盖率以及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就业的行业差异也对就业稳定性差异给出了一定程度的解释。

来源:《人口与经济》2014年第6期

《“概念对喻”与歌词中的性别符号标出性》

作者:陆正兰

“概念对喻”是一种常用修辞方式,它指两个有对照意义的形象各自生发出比喻,形成参照对比。汉语的特点,使“概念对喻”在汉语文学作品中特别明显;由于歌词的特殊呼应结构,“概念对喻”在歌曲中难以避免;而歌曲中性别主题之重要,使歌词中的概念比喻成为性别文化的表征。本文作者认为,从中国几千年来的歌词中的性别“概念对喻”之丰富,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基础性原型思想。概念比喻双方的偏边现象,带有强烈的性别文化标出性,而近年在中国歌词中的“概念对喻”中出现的标出性翻转,是中国当代性别文化转向的重要表征。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美国华裔女作家的语言建构》

作者:张芝花

在经过历代作家的努力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终于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华裔美国女性在种族压迫和性别压迫之下,为了实现语言建构,不仅要获取女性性别身份的社会认可,而且要获取男权社会下的女性话语权,同时还要完成族裔身份的文化建构。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两位美国华裔作家的作品为主,分别从双重语言困境下多重身份的确立、戏讽语言下的颠覆性后现代意蕴、“讲故事”下语言外部世界的自我建构以及语言混杂下的文化霸权消解四个方面对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语言建构进行分析和解读,进而揭示美国华裔作家,尤其是华裔女作家的语言和身份之间的本质联系。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年第3期

(素波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