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10月13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视点 过上幸福生活 她们都在说“热合买提” 为何新冠患者康复后也不能大意 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十三号卫星 揭网络棋牌游戏幕后“局中局”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搬出大山 走出家门 飞出家乡

过上幸福生活 她们都在说“热合买提”

居民再伊乃·斯迪克(右一)和做护边员的儿子(左)、在社区做清洁工的儿媳对新房子、新生活十分满意。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见习记者 田梦迪

记者 袁鹏 王江平

“墙上黑乎乎的,被褥常年散发着一股子煤油味儿。”

这是吾热丽喀·拜克尔小时候对家里最深刻的记忆。由于不通电,家里只能点煤油灯,她的衣服上总是有股难闻的味道,眼睛和鼻子经常被熏得乌黑一片。

像所有柯尔克孜族姑娘一样,爱美的吾热丽喀也喜欢穿着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带着尖尖的“昆都孜”(帽子)与小伙伴们一起载歌载舞,但是简陋的居住条件却一直让她苦恼着。

“柯尔克孜”的意思是在山崖上居住生活的民族。吾热丽喀的家在帕米尔高原东麓、塔里木盆地西缘的新疆阿克陶县克孜勒陶乡,一直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这里气候恶劣,交通不便,“去趟县城要走好久,好久。”

然而,脱贫攻坚让吾热丽喀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如今新疆妇女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搬出大山

2017年以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因地制宜将克孜勒陶乡、恰尔隆乡、塔尔乡、巴仁乡、阿克达拉牧场共1608户6523人搬出深山,在阿克陶县的平原地区为搬迁户新建了现代化的安置小区——丝路佳苑。

小区不仅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校、超市、医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最让吾热丽喀欣慰的是“社区志愿者会带孕产妇定期到家门口的医院做检查,即将生产时也可以很快送医。”

同样享受到社区医院便利的还有居民再伊乃·斯迪克,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她随时都可以在家门口就医。

易地搬迁后,再伊乃的口头禅变成了“热合买提(谢谢)”。

为让安置区搬迁群众有产业、能致富,阿克陶县累计投入2.08亿元资金实施24个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引进了禾邦牧业、昊天牧业、康太菌业等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以馕产业为支撑、养殖业为主导、种植业为辅助、服务业为补充的产业发展体系,确保2988名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全部长期稳定就业,真正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走出家门

和被昆仑山脉困住的牧民不同,长久以来,阿克陶县和伽师县的许多妇女被“男人赚钱养家、女人在家带娃”的传统观念和缺乏技术所束缚。

扶贫车间开了,设备已经就位,搭好的台子上偏偏缺了主角。

阿克陶县皮拉勒乡妇联主席热米拉说,繁重的家务之外,文化水平低,没有工作经验也是阻碍当地妇女发展的原因。

怎么办?免费培训,自主就业。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在阿克陶县创业就业实训基地生产车间里看到,红底白字的条幅上写着“不要小看自己 妇女也能挣钱养家”。

伽师县的馕文化产业园也如出一辙,先培训后就业,培训期间还发放补贴;伽师县的服装厂则在工厂附近配备了食堂和宿舍,彻底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27岁的帕提古丽·萨吾提家是贫困户,为增加收入,她曾到其他县帮人收棉花。看到扶贫车间的招工信息后,她率先应聘,来到家门口的鸽子养殖基地上班。

起初,她只会干些杂活儿。后来,厂里找了技术员来给员工培训,帕提古丽十分珍惜这次机会。聪明又耐心的她,很快学会了怎么管理各个阶段的鸽子,成了厂里的技术员。

提到收入,帕提古丽发出爽朗的笑声,“我太高兴了!每年能挣1万8千元。”凭借这份长期稳定的工作,2019年帕提古丽家脱贫摘帽,她买了新沙发、新茶几……“剩下的钱要存起来供孩子上大学。”

看到帕提古丽家实打实的变化,不少姑娘也渐渐走出家门,缠线圈、装杏干儿、学烤馕……如今,妇女出门务工已成为时尚。

飞出家乡

脱了贫、赚了钱,新疆女性有了新愿望: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阿依吐尔逊·阿布都热西提家住叶城县柯克亚乡,这个姑娘今年19岁,去喀什上中专的经历让她见多识广、敢想敢干。去年家里靠种花、卖花脱了贫,今年5月份,阿依吐尔逊又承包了一座温室、六个拱棚,准备大干一场。

“以前在院子里种花,天一冷就放不住,卖不出去了。今年承包了一个大温室,一年四季都能种花拿去卖!”

大温室中,一半被阿依吐尔逊种上50多种花,另一半种上了每斤能卖20多元的辣子。“承包这个大温室一年要2000元,不能浪费。”

承包一个小拱棚只要200元,阿依吐尔逊在里面种上黄瓜、西兰花等蔬菜。截至9月,阿依吐尔逊家里已经收入了六七万元,她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今年的收入肯定能超过10万元!”

赚钱之后,阿依吐尔逊计划着考驾照、买车,“这样我想到哪里卖花就能到哪里卖花,还要带妈妈去喀什、乌鲁木齐旅游。”

生活水平提高后,大家都想出去见见世面。学生们靠着自己的努力到喀什、乌鲁木齐求学,甚至更远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去,到经济更发达、技术更先进的地方寻求工作。

搬出大山,走出家门,飞出家乡。生活的改善,收入的增加,让这里的人们更加自信,笑容更加甜美,眼界也更加宽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