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妇联改革中组织工作活力不足、工作载体创新特色不足等“卡脖子”的难点问题,澄江市妇联转变工作理念,率先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以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以服务妇女群众为中心,强化“一张网、一个家、一机制、一个联”四项举措,不断提升基层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周玉林
“通过妇联开办的培训后,我学习了技能,并在一家科技公司找到了工作,每月收入有3000多元,6~8月蓝莓采摘旺季每月收入能达到5000多元,土地流转后我的收入比以前更多了。”云南澄江朱家山村民张朴稳说。
在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这样的获得感在妇联组织的“破难行动”中触手可及。为破解妇联改革中组织工作活力不足、执委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作载体创新特色不足等“卡脖子”的难点问题,澄江市妇联转变工作理念,率先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以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以服务妇女群众为中心,强化“一张网、一个家、一机制、一个联”四项举措,不断提升基层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织密“一张网”组织网络,夯实妇联组织基础
家住小湾村的李雪梅在2017年“会改联”选举中,以最高票当选小湾村妇联主席。这些年来她不负众望,把小湾村的妇联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村里人都夸她是最好的“娘家人”。
每年结对帮扶孤寡老人、贫困妇女儿童10人,定期为她们做家务,生病时带她们看病,照顾她们饮食起居,给她们购买生活用品……“虽然辛苦,但当我看到老人们感激的目光,听到一声 ‘谢谢’时,就感到非常满足。”李雪梅说。
据了解,2017年8月,澄江市妇联圆满完成6个镇(街道)扩大妇联组织成员及45个村(社区)“会改联”工作,产生妇联执委832人,其中专兼职主席51人,专职副主席51人,兼职副主席114人,其他执委616人,村(社区)妇联建立和执委队伍扩大,使妇联工作别开生面。澄江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使服务群众能力有了提升,形成“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立体化、广覆盖“一张网”的区域化妇联组织格局。
规范“一个家”阵地建设,打造妇女温暖之家
郭敏是澄江凤麓街道爱心之家的负责人,自2017年以来,每年为养白牛村21名贫困儿童送上1030元/人资助,用爱心托起贫困儿童的梦想。至今已有342名爱心人士加入爱心之家,先后救济2000多人,其中贫困妇女儿童1400多人。她只是参与妇联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缩影。
自2018年以来,社区妇联充分发挥执委和巾帼志愿者作用,每年开展特色鲜明、带动效应显著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在玉溪市妇联、澄江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澄江市妇联整合阵地建设资金110万元,以凤麓街道妇女之家建设为模板,整合党群服务中心资源,对全市6个镇(街道)、45个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进行全面升级打造,实现妇女之家规范化建设100%全覆盖。各村(社区)妇联以妇女之家为阵地,推广凤麓街道“一社区一品牌”经验,因地制宜,丰富创新工作载体,吸引了妇女群众积极参与“家”活动,让基层妇女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
强化“一机制”规范创新,增强妇联组织活力
2018年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以来,澄江基层妇联发挥执委带头作用,走村入户宣传政策、解答困惑,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实事做起,得到了妇女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抚仙湖5.8万亩土地流转之后,看到妇女群众待业在家无事可做,基层妇联深入了解群众就业需求,开展家政服务、育婴师、居家养老护理员、民族手工刺绣、酒店保洁、蓝莓中草药种植等职业技能培训100余期,培训妇女群众1万余人次,组织培训妇女参加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实现就地就近打工,破解了创业就业难题。
据了解,妇联改革后,澄江妇联转变思维理念,针对基层妇联组织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采取以制管人方式突破改革瓶颈,以制度建设促进工作机制创新,使妇联组织的执行力越加充满活力、动力,在土地流转、移民搬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重点工作中,展现出改革后妇联组织的新风采。
做实做优“一个联”文章,打造党群妇女联盟
为使妇联改革向纵深推进,巩固妇联改革成果,近年来,澄江市妇联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大妇联”格局全面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妇联独特优势,做实做优“联”字文章。
2018年以来,澄江市妇联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力量,主动借势、借机、借力、借智,更好为大局服务、为妇女群众服务。妇联分别联合抚仙湖农民读书会、新社会阶层联谊会、女企业家协会等组织策划举办多种形式的家教家风及妇女素质提升活动。
据了解,澄江市妇联还创建“1+1+N”模式,以镇(街道)为核心,村(社区)为支撑点,依托党建带妇建,探索在乡村振兴示范点、红色物业小区、“两新”组织建立妇联组织,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妇联组织网络。以“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加强女性组织合作与交流,延伸妇联工作手臂,扩大了妇联组织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