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9月29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知·新女学 世界和平、安全与性别平等的过去和未来 珍妮·玛门  :时代的观察家和记录者   高校防性侵教育应力避误区多向着力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校防性侵教育应力避误区多向着力

阅读提示

近日,广西大学、中国美院安全教育手册引发争议,也使得“高校防性侵教育”议题进入公众视线。近年来,学校、政府部门、学术界、社会组织积极行动,在中小学阶段逐步推动防性侵教育科学理念普及与实践干预。但高校防性侵教育并未跟随这一趋势进行观念和知识更新,其或应从当前逐渐开展的中小学防性侵教育中得到启示,走出认知误区,以科学理念指引开展防性侵教育。

■ 刘天红

近日,广西大学、中国美院安全教育手册引发网友批评,也使得“高校防性侵教育”话题进入公众视线。高校防性侵教育的争议反映出高校在防性侵议题上并未跟随当前国内性教育、防性侵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观念和知识更新,需尽快走出认知误区,以科学理念指引开展防性侵教育。

防性侵教育得到越来越多关注

在我国,防性侵教育还是一个相对新近的事物。近年来,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案件引起公众关注,学校、政府部门、学术界、社会组织积极行动,逐步推动防性侵教育科学理念普及与实践干预。

在政府层面,2013 年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害工作的意见》,指出各地教育部门、共青团、妇联组织要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班队会、主题活动、编发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性知识教育、预防性侵犯教育,提高师生、家长对性侵犯犯罪的认识。同年,《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出台,明确提出“学校应当对未成年学生进行防范性侵犯教育”,首次将“防性侵教育”正式写入未成年人保护地方性法规。

在各界推动下,中小学教育阶段防性侵教育已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除上述立法实践外,推动将防性侵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也呼声日高;在学术研究领域,倡导以科学的性观念为基础的防性侵教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围绕防性侵教育教材开发、社会组织参与防性侵教育等方面展开。

总之,目前防性侵教育得到越来越多关注,但尚未全面推开,主要在未成年人中展开,高校防性侵教育着力并不多,也还缺少科学、权威、统一的教材。

当前高校防性侵教育的误区

防性侵教育是一种安全教育,从国内外经验看,防性侵教育都是从娃娃抓起的。但当前高校性侵害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考虑到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并未接受充分的防性侵教育,所以在高校持续推进防性侵教育依然必要。

综观高校防性侵教育的实际进展,很多高校安全教育教材也将防性侵教育作为人身安全教育的一个部分加以关注,但遗憾的是,这种关注却复制了社会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女祸论”,将防止性侵害发生的责任推给女生。相关教材甚至研究论文倾向于将女性遭受性侵害现象与盛行的消费主义及开放的性观念联系起来,认为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下,女生行为不检(穿着暴露)、爱慕虚荣、举止轻浮、拜金贪财、在恋爱关系中纠缠不清,才导致性侵害事件的发生。在这种论述下,女性甚至成为导致整个社会道德滑坡的罪魁祸首,这种倾向值得警惕。

舆论场中仍有很多人认为上述论调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在此笔者再度重申,责备女性受害者的做法贻害无穷:第一是本末倒置,大概率会忽视施加性侵害的“真凶”;第二,将防性侵教育视为是针对女性的教育,忽视了对男性受害者的保护;第三,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使其被羞耻、责骂、打压、排斥,将其逼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第四,由于“责骂”导致受害者不敢报案,进一步助长施害者气焰;第五,忽视对大环境的强调,导致公权力部门对女性安全问题的忽视。

高校防性侵教育的可能着力点

很多性侵害案件中,受害者都会选择“沉默”以逃避“指责”,防性侵教育是打破“沉默”的一种行动方式。高校防性侵教育可以从当前逐渐开展的中小学防性侵教育中得到一些启示,掌握性侵案件的知识,以科学的态度和理念开展防性侵教育。依笔者不甚成熟的看法,如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

第一,防性侵教育绝不只是针对“女生”的教育,而应推及高校全体全员,包括对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者、保卫工作人员的教育。要告知学生何种行为存在产生性侵害的潜在风险,也要告知何种行为是不恰当的,比如对其他同学开黄腔、骚扰短信是不恰当的;对老师而言,在荒僻、黑暗的环境下单独约见学生,特别是异性学生是不恰当的。此外,保卫处工作人员应加大巡逻力度,留意学生异常行为等。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有异常征兆时及时跟进。

第二,防范性侵害教育要建立在对性侵害的科学认知之上,比如对熟人作案风险、优势地位者作案风险、男性被侵害风险等常被误解现象要加以强调。

第三,防性侵教育要建立在科学、包容、尊重的性教育基础之上。破除“性是难以启齿”的陈旧观念;破除遭受性侵害是“你没有做好”的观念,而重申“这不是你的错”的观念。

第四,即便需要必要的提醒,也不应是“你要如何做才能防止被伤害”的观念,而代之以“他人的何种行为是有风险的,需要防范”的。如,不是“女生要穿着整齐才能免受性侵”而是“当他人对你有私密部位的试探时,要说不”“当他人开黄腔时要表达反抗”。纵览防性侵教育的范本教材,基本采取的都是这种叙述方式,即阐明潜在“施害者”的不当行为以引起警惕,而不是“不要轻浮”“不要招惹别人”“等责备式语言。

第五,与“不要走夜路”“不要去人少的地方”这类提醒相比,告知学生如何掌握脱身技巧、如何呼救更重要,环境安全问题则需环境治安管理者保卫。

第六,在伤害发生后,要进行及时的身心检查,保存、收集证据,及时报警,必要时寻求心理辅导。

最后,在科学的防性侵教育逐渐得到大众关注的趋势下,个别高校未及时更新相关知识和理念,反而抱残守缺,也提示我们,在高校管理中开展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