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9月2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视点 结婚生育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大学,我来啦!” 为体育和教育工作打开新局面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婚生育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见习记者 陈姝

“宁可高傲的单身,也不要委屈的婚姻。”“不结婚,自己一个人更自由,更快乐。”“与其低质量的婚姻,不如高质量的单身。”……

婚姻是什么?好比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为什么现在部分年轻人对结婚生育避之唯恐不及,结婚生育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为此进行了相关走访。

“只想做一个自由的自己”

今年28岁的杨舟,是一位自由设计师,有着稳定的收入。面对家人的催婚,他显得很淡定。

他告诉记者,这辈子不是不想结婚,而是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人出现再结婚。至于什么时候遇到那就看缘分,所以并不着急结婚,不想早早成家被家庭束缚。

在杨舟看来,结婚后要照顾家庭,在婚姻中投入的时间、精力成本太高,尤其是昂贵的房价、育儿成本都会成为生活的负重。自己正值青春,应该多享受个人的自由时光,多学点业务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只想做一个自由的自己。

杨舟对待婚姻的态度,已经成为一些年轻人的内心想法。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走入婚姻殿堂?

在采访中,许多年轻人表示,结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好的婚姻里面一定是有爱情存在,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再者结婚后,面临的房子问题、婆媳关系、孩子教育、生活开销等家庭琐事,会让双方陷入柴米油盐的琐碎当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刘德中分析说,婚姻生育本是很自然的事,大而言是人类为文明延续所应承担的,小而言也是感情的自然结果。现在很多人恐婚,一方面是生活压力大,结婚动辄要房要车,这还是第一步,婚后孩子的生育、培养,教育成本太高,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加上夫妻双方家庭关系的处理也成为一大问题。同时,生育不再具有防老养老功能,人们要靠自己、靠社会保障的完善。这些因素都造成未来的不确定性太多,人们几乎是用这一代的事业乃至一辈子换取这种不确定性,太没有安全感了。

另一方面,现代人的价值观念更加个性化,但未必理性全面,比如片面地讲性别之间的个性权益,却未能理性完整地看待婚姻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单元而夫妻应承担的责任义务,太多负面的婚恋信息又进一步刺激人的不安全感,对情感、婚姻和家庭多了揣测、犹豫和不信任,少了宽容、妥协和共同维护,难免让一些人心生畏惧,不敢轻易走进婚姻的殿堂。

“三观一致是幸福婚姻的基础”

在王英的人生里,从大学恋爱到结婚生子,婚姻给了她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让她拥有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王英告诉记者,她今年30多岁了,已和爱人走过十年的风风雨雨,现在孩子都5岁了。虽然生活平淡,但是一路走来,家庭给予她安全感和归属感,夫妻俩为共同的人生目标一起奋斗,再苦再累都值得。这样平静又美好的日子,也让彼此更懂得相互体谅,相互珍惜。

王英说起自己当初结婚的想法,回答得很干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当然一定要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就是‘三观’一致是幸福婚姻的基础,这样即使婚后彼此有些摩擦,也会有良好的沟通。”

与王英不同的是,在一线城市生活多年的郑荣告诉记者,“如果不考虑结婚生孩子,生活会很轻松;如果把结婚生子纳入人生规划,瞬间压力倍增。不是不想生孩子,而是残酷的现实让我没法去生孩子。”

在她看来,养育孩子的成本支出数不胜数。还没有出生,就要考虑学区房,培养一个孩子,成长经济上是一笔不小的负担。郑荣结婚有5年了,她告诉记者,还没有做好生孩子的准备,等等再说吧。

山东工商学院副教授刘永辉分析说,结婚夫妇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经济成本过高导致生育意愿降低。“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这是坚决不生二胎的父母的普遍想法。他们认为“就算生得起,也养不起;养得起,也学不起;学得起,也娶不起;娶得起,也生不起……”这好像陷入了无限循环的怪圈,但生养孩子成本的大量增加却是不争的事实。二是时间成本过高导致生育意愿降低。中国的教育进入了精细培养阶段。大多数家长上班时要赚钱养家,下班后还要送孩子学习各种特长,晚上还要监督孩子写作业。每天必须得有个家长围着孩子转,时间精力会牵涉很多。

加强对婚育观念的正面宣传和引导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结婚年龄自2013年起至2019年出现“六连升”,2019年更是创下新高,平均初婚年龄为25~26岁,其中,城市平均结婚年龄已经达到27岁,很多城市已经超过了30岁。以上海为例,从2005年到2018年,男性平均结婚年龄由平均25.3岁推迟到30.65岁;女性由23岁推迟到28.81岁。

另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也是中国实行“全面两孩”政策的第二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人,人口出生率同比下降了0.52‰,只有12.43‰。

尽管国家已经放开了二孩政策,但是人口出生率并没有上升。

刘永辉表示,养育后代是每个家庭、每对夫妇神圣的使命和责任,生儿育女关系到人类的繁衍和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后继有人。因此,全社会要加强对婚育观念的正面宣传和引导,多层次多渠道了解适婚青年对婚姻和生育的态度,并对婚姻家庭成员宣传生育观念对家庭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力求通过多方面多渠道了解掌握婚育家庭对婚姻和生育的看法和意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年进行差异化宣传,引导婚育家庭树立正确的生育观。

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叶文振建议,第一,既然婚姻内部的离婚和结婚存在着关联性,那么降低已婚人口的离婚率、特别是父母亲用更高的婚姻质量和红利进行家庭内部示范,强化婚姻的时代价值和生命意义,将会减少对婚姻的恐惧和排斥。

第二,让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走进家庭。突破“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模式,支持基于比较优势上的婚姻资源配置,如果妻子更适合户外的职业发展,给婚姻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丈夫也可以做一个“男主内”的合作伙伴,全力辅助“女主外”的妻子工作,共同追求婚姻关系存续的利益最大化。对婚姻的乐观预期也能有效地抵消恐婚。

第三,要对现存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进行结构式的调整,加大对情感教育、对婚姻家庭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的力度,尤其在大学教育中,要开设必修的恋爱、婚姻与家庭公共课,使得大学校园恋情实践的价值观形成和经验获得,都能很好地对接毕业以后的婚恋生活。

第四,建设一个友好型、婚姻支持型的社会,要把婚介纳入公益事业规范化地激活起来,特别要提高它的信誉度;要把降低婚姻生活的经济成本和社会压力列入民生工程和社区服务;更要在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中,保护好女性的婚姻权益和对婚姻的特殊贡献。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杨舟、王英、郑荣均为化名)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