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党柏峰
74岁的张兰花是陕西省甘泉县一名普通的退休小学教师,共产党员。三尺讲台呕心血,一生教书育新人。几十年的执教生涯中,她传道授业解惑,兢兢业业,是严师,更是慈母,言传身教,感化着每一位学生,多次被评为市、县、校级模范称号。
“人不能忘记过去,要牢记不浪费。”
“我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体会到粮食对我们的生存是多么重要。”谈及节俭的话题,她激动地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源于深切的感受,她从小就养成了节约的习惯。“虽然后来国家强大了,生活富裕了,现在我们不愁吃穿,但是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贫困地区的人,要牢记不浪费。”
张兰花告诉记者,她不浪费一粒米,有时候米放时间长了不好吃,她也舍不得倒掉,而是把米加工成米面做成摊馍馍或发糕。即使是吃剩下的米饭也不倒,而是放上酵头,加上面粉发起蒸成馍馍。平日,她注意节省每一滴水、一度电。
衣着朴素是张兰花从小养成的习惯,十几年前的衣服、鞋子,现在还在穿,总舍不得扔掉。袜子破了,补了接着穿。她笑着说,“衣服还能穿,为啥非要买新的,我感觉挺好。”
“我们虽富了,也不能和别人攀比。”
张兰花自己在生活上节俭,也要求孩子们必须节俭。全家人在一起,她经常给孩子们讲节俭的故事,讲父辈们以前吃过的苦,受过的罪。一开始,儿孙们根本不接受,甚至不以为然。“你们那时候怎能跟这时候比呢。”听了孩子们的反驳,张兰花没有生气,而是用身边和电视上一些真实的例子耐心地说:“还有好多贫困山区的人吃不上饭,我们虽富了,也不能忘记他们。”慢慢地,孩子们也开始有了改变,逐步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小开始,这是张兰花作为一名教师一生的执念。一位邻居告诉记者,张兰花孙子小时候吃饭,她总是严厉地让他们把碗里的饭吃干净,绝不能有剩饭。吃不完的东西不能扔掉。“她孙子小时,大人的衣服穿不成了,她就把这些衣服给娃娃们改一改,加点小装饰非常好看,孩子们也都抢着穿。”
如今,张兰花的大孙子已经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读研了,学习成绩优异,受奶奶影响,一点也不讲吃穿搞攀比。在北京上学的六年中几乎没有在北京买过衣服,需要添衣服等到放假回甘泉买。他告诉别人,“北京衣服太贵了,甘泉的衣服便宜。”姑姑给他一些旧衣服,他一点也不嫌弃,总会高兴地穿上。
“浪费现象严重,是一个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非常及时,也极为重要。我也发现好多娃娃们认为现在生活好了,不好好吃饭,一碗饭吃半碗倒半碗,浪费现象严重,我认为这是一个大问题。”
在县妇联的组织下,张兰花和几个邻居老姐妹利用图片、标语等给孩子们讲什么是浪费,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为什么要勤俭节约,让他们牢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在周围人眼里,张兰花家的节约故事是一种美谈。和邻居们在一起时,张兰花也会下意识与大家交流节约的小故事,小创意。张兰花的言行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生活小事做起,让勤俭节约的好品德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