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9月15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 全球妇女峰会五年:中国妇女发展进程  将美作为对抗痛苦和死亡的解毒剂   走出“责备受害者”的思维误区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3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东内拉·马塞蒂·卢卡雷拉:

将美作为对抗痛苦和死亡的解毒剂

□ 作者 主持人:李黎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室内女孩》

《米兰的女孩》

意大利画家安东内拉·马塞蒂·卢卡雷拉(Antonella Masetti Lucarella,生于1954年)是一位当代艺术潮流之外的画家,她运用多种媒介和混合技术进行创作,尽管也曾创作过一些实验性的抽象绘画和加入了拼贴元素的综合型画作,但其受到人们青睐的作品仍是具象绘画,尤其是那些精致、冷峻而又唯美的女性肖像画。

卢卡雷拉喜欢描绘年轻或成熟的女性,她们有着美丽的面孔,搭配着既日常又时尚的服饰,以稳重的优雅占据着画面空间。画家将当代生活中的女性放到明显遵循16世纪肖像画风格的作品之中:黑暗的背景,人物在画布上的中心性,丰富的服装细节等,但这些人物严肃的神情、或犀利或沉迷的目光,却明确地杜绝了观众过多的“穿越”联想。这些画面看上去就像是一张日常生活中的快照,然而在一个个定格的瞬间背后,却隐藏着感觉和思想的脉动。卢卡雷拉描绘出了当代女性的脆弱、困惑、迷茫、痛苦、焦虑和欲望,但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了一种挑战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态度。她们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都强调了她们不会轻易屈服于任何事物,这种自由意志的表达应该就是卢卡雷拉作品的魅力所在。

当然,卢卡雷拉的作品也体现出无法掌控的虚无以及虚无背后的恐惧,因此我们在她的作品中很少能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氛围。波兰作家切斯瓦夫·米沃什曾经谈道:“在20世纪的欧洲,恐惧是一种主要的心理状态,但它还没有被广泛分析过,这一点值得我们反思。”作为一位曾经在“二战”期间及战后岁月两度流亡的知识分子,米沃什始终无法摆脱恐惧带给他的羞耻感。而对于当代社会的普通人来说,每个人都要与同样带给我们羞耻感的恐惧或隐性的恐惧相处。我们除了要面对战争、专制独权及恐怖主义的威胁,还要对抗因疾病、身份、性别等诸多困扰滋生的焦虑。这些与观众带有共谋性的内容透过画中人物的眼睛投射出来,强烈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使他们透过凝视的表象,思考日常生活场景背后当代人内心所遭受的折磨。卢卡雷拉所描绘的女性远离庸俗或空洞的情感主义,她们是温柔的战士,对自我力量有着清醒的个人意识,不逃避、不迎合也无需炫耀,其随性而庄重的神态凸显出一种非凡的生命力和诱惑力。

卢卡雷拉有时也会将局部特写直接作为描绘的主题,例如带有“表情”的不同姿势的双手,时尚女郎的局部肢体,攥着金发的手和头颈背影,放着一本书的沙发一角等等,这类看似不完整的构图,却对观众有着特殊的吸引力,他们总是试图找出其中的象征意义,但那只不过与其肖像画中的半个大提琴、一杯咖啡或饮料、裸露的肩膀或一个造型精美的面包一样,都是旨在通过对细节的刻画,暂时中断由图像组成的故事,以便对材料和色彩本身进行反思。

人们在评论卢卡雷拉的作品时,经常会将她与奥地利画家埃贡·席勒和一些德国表现主义画家的名字相提并论,但她本人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方式时,却强调其选择并运用的是“意大利语”。我们从她作品中不经意的一条线或张弛有度的身体结构,不难看出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影响,而肖像人物孤傲冷峻的神情,则得自布龙齐诺的真传。稍加注意就可以看出,从人文主义到矫饰主义风格,在她的作品中都留下了明显的痕迹。色彩的选择进一步证实了她的作品与意大利传统艺术间的传承关系,她遵从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的透视学原理、庄重的人物造型和对光色的合理布局,运用精湛的绘画技术创造出哑光或透明的质感,和谐的色彩使人物和物体从黑暗、神秘的背景中浮现出来。

近年来,卢卡雷利开始在具象绘画中增加形式上的综合实验,例如将素描、书写和拼贴等元素结合在一幅作品中。在这类创作中,她将自己置于古代与当代之间的交汇点上,通过使表面变黄来赋予画面时间的痕迹,然后,当你最不希望看到这种岁月感被破坏时,她却用当代的白色光带“撕裂”了整体图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