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麒麟街道的孩子们正在参加“彩虹妈妈”故事会。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茹希佳
“九乡雅苑小区登记76户,其中25户是二孩家庭,合计101个孩子”“晨光社区银亿东城0~3岁孩子72人,占比50%;3~6岁孩子41人占比29%”“麒麟门社区麒麟锦城小区76人不愿意加入志愿者团队,属于唤醒类家长,占比66%;27人愿意加入,属于培养类家长,占比23%;13人愿意加入并登记了自己的特长,属于满足类家长,占比11%”……这是9月4日上午,江苏省妇联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试点地区,麒麟街道第四场培训会现场的一幕。
今年年初,江苏省妇联筹划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努力实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与系统化,确立了“孵化一批基地、培育一支队伍、开发一套课程、打造一批示范点”的“四个一”工作目标,通过推动社区建立完善家庭档案,打造特色系统课程,提升工作队伍专业素养,着力营造“推门可见、社区可感、家家参与”的社区生活化家庭教育氛围,探索构建社区全域、父母全程、家庭全类型的“三全”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绘制社区家庭地图凝聚每一个家庭
经过前期近两个月的反复研讨和实地考察,负责该项目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团队最终确定了在麒麟街道三个较为成熟的小区开展社区家庭教育试点,“九乡雅苑有现成的活动场所;麒麟锦城有物业提供的活动场所;银亿东城由社区出面在中心区域打造全新的社区家庭教育专属阵地。”殷飞如数家珍。
但即便在硬件上如此配合的小区,突破软件仍困难重重,殷飞直言不讳:“我们的社区工作者如何能让家庭接纳这件事,配合我们,需要磨破嘴皮,踏破门板。”
麒麟街道妇联专职副主席苏金花介绍,“街道妇联主动将服务送入社区,送进家庭,送到妇女儿童身边。”
首先,要摸清辖区内居民家庭的基本情况,“我们和网格员一起深入楼栋,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宣传资料,核实并登记家庭信息,建立家庭档案,引导他们填写问卷,从家庭成员构成到孩子的兴趣特长,每一条都问得非常细致。”苏金花介绍。
通过走访发现,小区网格员数量有限;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不会线上操作填写问卷;新入住的居民还没有建立起信任和联系……就在这时,恰逢暑期来临,麒麟街道妇联巧妙地发起了“小小志愿者”活动,共招募了近50名小志愿者,他们利用周末及晚上休息时间,在家长的陪同下,带上特别定制的工作证登门拜访小区内的其他家庭,为小区内0~18岁孩子的家庭发放家庭教育手册。
殷飞赞叹:“为了让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做进社区家长们的心坎里,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志愿者们用铁脚板、热心肠绘制了一份覆盖社区全域的家庭地图。”
而在收集信息,绘制家庭地图的过程中,社区老百姓从不习惯、不信任,到敞开心扉,逐步形成了对社区的归属感。九乡雅苑的王大姐笑说:“没想到,这次社区是真的为我们服务了,再也不是走形式,走过场,我们把房子买到这里是赚到了,孩子在社区安全了,不会教育还有人帮我们。”
社区家庭教育志愿者们来自本社区,有退休的“五老”人员、网格员、热心的楼栋长,也有朝气蓬勃的孩子、学校幼儿园的老师们,还有正在带孩子的“奶奶团”“妈妈帮”,他们发挥各自优势,在社区生活的不同领域,汇聚家庭教育的各种信息,完善着社区家庭教育地图:哪个家庭教育孩子有困难;哪个家长教育孩子有好的方法;哪个家庭经常吼孩子,打骂孩子等。社区家庭教育志愿者们既是自家家庭教育的参与者,又是社区家庭教育的服务者,他们在服务别人的过程中也成了社区家庭地图的受益者。
让社区家庭得到精准的教育服务
殷飞认为,社区家庭地图的绘制过程就是家庭教育的服务过程,通过志愿者们多渠道的信息,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项目组对全社区的家庭有了概况性的认知。比如,通过社区家庭地图,志愿者们能精准地知道小区内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庭究竟有多少,分别在什么街区或者小区,主要由谁抚养、通常在什么地方活动等,这些信息能使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更有针对性。
首先,就是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麒麟街道妇联社工藏瑞瑞告诉记者:“比如,有的家庭抱怨父亲不参与孩子的教育,我们针对家庭的诉求,设计活动,鼓励爸爸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发挥榜样力量,专门开展了‘爸爸的力量’家庭教育故事征集微信展播。父亲节,社区组织孩子和父亲一起参与活动,为父亲陪伴孩子提供机会,通过即时的家庭教育指导,提升了父亲们教育孩子的能力。”
其次,唤醒家长教育意识。殷飞说,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一定能意识到自己教育孩子的问题。通过对社区家庭地图的分析,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团队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庭中存在的家庭教育隐患进行研究排查,形成了一份不同年龄段家庭教育唤醒清单,“如安全意识唤醒清单,自理能力提升清单,伤害孩子自尊的教育言行清单等。”支持团队利用节假日在社区组织各类亲子活动,制作展板,张贴标语等方式,唤醒家庭教育的意识。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麒麟街道就组织了劳动教育嘉年华,通过孩子们扣纽扣比赛,剥豆子比赛,爷爷奶奶们看到了孩子的能力,一位参与活动的爷爷笑说:“不参加活动我还不知道,我家孙子有这么能干,看来下次不要再帮他扣扣子了,他自己做得就很好。”
最后,是培养家庭教育习惯。培训会现场,银亿东城小区的一位妈妈自豪地分享了3岁儿子在社区组织的家务劳动打卡活动中坚持30天的事例,“在打卡过程中,儿子和我进超市再也不随便闹着买各种玩具了,他竟然说需要家务劳动打卡满30天才能换一个玩具。”
殷飞介绍,暑假阶段,试点社区就纷纷组织辖区孩子“家务打卡”“运动打卡”活动,在孩子坚持运动和劳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既是志愿者也是被服务者
殷飞认为,家庭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教育,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就是在生活中通过生活化的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家长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形成能力。
殷飞一再提示,社区家庭教育志愿者们要善于挖掘每个家庭的优质教育资源,“它们贴近社区家庭现实,让家长感到不陌生;它们来自身边家长,让家长们有信心学得会。”
麒麟街道妇联组织开展了麒麟领读计划——“动听的故事 甜蜜的晚安”睡前故事比赛,积极参赛的妈妈们将睡前故事录制成音频,上传至比赛收集平台。藏瑞瑞说:“活动共收到86个睡前故事,42个入围故事陆续通过街道微信公众号连载发布。”
为了将线上活动落地至线下,他们策划了“彩虹妈妈”故事会活动。“举行线下故事会前,我在微信群里吆喝,希望参加故事比赛的妈妈们能来现场和我一起领读,有两位妈妈立刻报了名,成了我们的第一批种子志愿者。”如今,线下故事会活动已经吸引了近百位妈妈志愿者。
麒麟街道还策划了“送爸爸上头条”,旨在鼓励家庭的每个成员能够换一个视角看到父亲的好,父亲给自己带来的终身影响和细微感动。社区还鼓励每个家庭总结自家教育孩子的经验,通过展板和网络推送给社区的家长们,滋润每个家庭,启发每一位家长。
每个家庭在这场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中,都成了接受服务者,也成了为别人提供教育服务的志愿者,南京江宁区麒麟街道的三个试点社区正在形成人人参与社区家庭教育服务,家家得到家庭教育服务的局面,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创新出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的“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