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张明芳
每天吃完饭,魏书生都会雷打不动地去厨房洗碗,这一“家务劳动”,他坚持了几十年。很多年轻人可能不知道,这位瘦削、朴实的古稀老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教育改革家。
魏书生,1950年出生,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以魏书生为原型的电视剧《一介书生》多次在央视播出,讲述了他从普通教师到教育专家的人生经历。他的很多教育理念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界。而他却一直将自己定位为“草根”。
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了这位“草根”教育家——浙江省台州书生中学校长魏书生,倾听魏老师眼中的劳动教育。
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是承担家庭责任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7月份,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当前我国对青少年劳动教育的问题越来越重视。
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魏书生也一直将劳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他要求学生每天做七件事,被他总结为“七个一分钟”。其中第一条就是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做家务,至少一分钟。
“孩子回家需要做家务劳动,有时间多做,没时间少做,但不能停下来。一分钟也要做,半个小时那就更好了。”1997~2010年任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长期间,魏书生首先研究的不是分数,不是考试,不是升学率,而是家务劳动。
“我认为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是承担家庭责任。”魏书生坦言。
在他看来,孩子做家务劳动,是用实际行动承担家庭责任,是爱父母的表现。“一个孩子从小知道心疼父母,长大了自然会心疼老百姓,关心集体和国家。这是很简单的常识。”魏书生说。
魏书生的儿子从小在父亲的鼓励中早早学会做家务。
“来,儿子,60秒的时间把床整理好,预备开始!”儿子3岁的时候,魏书生让他在游戏中学会自己整理床铺。
再大点的时候,魏书生让孩子去商店买酱油、买菜,和孩子一起洗袜子……魏书生认为孩子要趁着懵懂的时候把他引向正确的轨道,爱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从小要让他分担家务劳动。“长大以后养成习惯了,觉得惦记你是理所当然的事。”
又是一年开学季,魏书生举例说,有的父母送子女上大学,在校园里,子女趾高气扬地在前面空着手走,父母在后边扛行李。“我觉着最悲惨的不是累着了自己,而是惯出了自私的孩子。”
“我跟我儿子出门的时候,一个包,他抢过去拎,不让我动手;两个包,他一手一个。三个包,他背起一个,左手一个,右手一个,在前面走着,显示自己成熟了。”魏书生说,“既然孩子都觉得自己成熟了,咱当家长的为什么还要大包大揽,就站在后边,空着手,欣赏他的成熟。”
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相融合
新学期伊始,合肥某地小学一年级新生开始了劳动第一课,包书皮、自制“席卡”、整理书包、打扫卫生。郑州一小学则开设种地课程。如今各地在劳动教育方面纷纷出实招。
魏书生1978年~1997年在盘锦市实验中学(原学校名称盘山县三中,1986年更名为盘锦市实验中学。)任教期间,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他带领学生到野外开荒,分小组比赛,撒上不同的种子,种下粮食、蔬菜,除草、施肥等等参与各个阶段的种植过程。通过观察苞米、白菜、萝卜是怎么生长的,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老师,我种的种子开花了”“我的结果了”“我的长得最高”……
“孩子们在探索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喜悦。”魏书生笑着说,虽然最后的果实都被偷走了,这段有趣的经历将伴随他们一生。
魏书生的班级里还种了很多灯笼花、君子兰、金枝荷叶等花卉植物,学生在照顾花草的同时,也观察并记录花的成长。“孩子们在欣赏美、体验美的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爱心和想象力。”
在魏书生看来,劳动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魏书生认为,孩子的成长如同动植物的成长一样,需要经过磨炼。“小草需要努力破土才能长大,蛹需要破茧才能成蝶,劳动对于孩子来说就是这样一种磨炼。”
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无可回避的事实是,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第一任务是学习,害怕让孩子劳动会耽误学习,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让孩子适当地劳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会帮助孩子更全面地发展。”魏书生说。
魏书生认为,劳动教育的培养不仅要引导孩子进行劳动实践,更要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当今青少年普遍出生在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时代,容易形成大手大脚的习惯、滋生攀比享乐心理。”魏书生认为,厉行勤俭必须从青少年抓起。针对青少年普遍缺乏对艰苦生活的感受、缺少对节约观念的认知,家庭、学校应该把勤俭精神的培育和践行融入劳动教育中,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幸福是靠奋斗来的。如何培养青少年艰苦奋斗的精神?魏书生认为全社会要倡导劳动最光荣的理念,让青少年尊重劳动主体、崇尚劳动创造,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爱劳动、会劳动,在做好身边每一件小事中培育艰苦奋斗的精神。
“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在不断劳动创造中走向文明。”魏书生认为,劳动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对青少年开展劳动教育也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劳动能力。
“不能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对立起来。劳动教育更要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要不断激发孩子们学习和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人才需求。
劳动教育还要培养青少年爱国奉献的精神。“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缺乏责任心,也不会懂得爱祖国,爱集体,爱人民,这是百分之百的,不用论证。”
如何培养勇于承担责任,不逃避困难的孩子?魏书生认为,就是要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孩子无论在家庭、学校、社会中都要愿意为他人服务,为他人着想,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让孩子在劳动中形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警惕和防止自私自利的价值观,使青少年乐于付出、甘于奉献。”
“不知道心疼他人的人,一辈子没有幸福感。”魏书生总结道,“人的幸福感更多的是在心疼别人、关心别人、为别人做事中产生的!”
魏书生老师目前担任台州书生中学校长、盘锦市魏书生中学第一校长, 虽然已是古稀之年,魏书生依然非常忙碌,坚持到全国各地讲座,传播他的民主科学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