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9月11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经济女性 扎根乡土的产业“领舞人” 王雪红再次挂帅出征 女性基金经理四分天下有其一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根乡土的产业“领舞人”

开栏的话

她们刻苦努力,从生养自己的乡村走到大城市读书工作。之后,怀揣对家乡割舍不下的一份温情和惦记,她们带着在城市中积累的学识、资源和眼界返回这一方热土,聚焦乡村产业脱贫面临的痛点,充分挖掘家乡优势产业,依托新农村现有的产业基础进行升级改造,在地方政府和妇联的协助下,积极拓展销路,带动乡亲们家门口就业致富。从本期开始,我们把目光投向这群巾帼返乡创业代表,看她们如何将创业的赤诚之心和努力拼搏的汗水挥洒在家乡的土地上。

郑海丽

陈慧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党柏峰

■ 陆颖琨

郑海丽:让绿果果变金果果

“最近正是采摘猕猴桃的季节,预订的客商比去年还多!”9月初的陕南,“秋老虎”热度不减。时值正午,汉中市西乡县金果果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海丽顾不上吃午饭,依旧在自家的果园里忙碌,额间的汗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晶莹的光泽。她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她的果子将在9月18日正式上市,预计产量14万斤。

“‘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己的草窝’!走得再远,心里总是想着家乡哩……”回忆返乡创业的经历,郑海丽眼光里透着特有的温情。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她很早就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走出大山成为城市白领,丈夫杨长根在深圳开办汽修厂,日子虽然过得很滋润,但故乡始终是郑海丽心中抹不去的牵挂。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她返乡创业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万事俱备,东风亦来。“选择什么产业”并没有让这个年轻姑娘困惑很久。2014年,伴着脱贫攻坚的好政策,西乡县委、县政府依托陕南秦巴青山绿水的优越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种植养殖产业,为郑海丽的创业梦想提供了指引。培育绿色、无公害猕猴桃的想法就这么定了下来,说干就干,夫妻双双把“家”还。

绿果果变成“金果果”。2015年,郑海丽和丈夫先后创办西乡县成天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西乡县金果果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拥有集培育种植、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猕猴桃种植园区1000余亩。2019年猕猴桃树第一次挂果,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检测,随后每年进入盛产期,产量可观。

“我的创业路离不开妇联哩!‘娘家人’帮了我好多!”郑海丽办公室书柜里的一张西乡县妇女代表大会的代表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介绍说,和众多创业者一样,自己也曾面临产品知名度不高,销路不畅的问题,市县妇联了解情况后,鼓励她走品牌发展的路子,在市内外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会上推介“金果果”系列产品,2018年组织她和汉中其他女性种养殖合作社领办人赴南通交流学习、洽谈合作。现如今,“三八红旗手”“女企协会员”“妇代会代表”等一系列“妇”字号身份让她和“娘家人”的联系更加紧密。

心怀感恩报桑梓。“自从这里发展猕猴桃,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伙食免费提供,一年有2万多的收入,还能照顾瘫痪多年的儿子!”西乡县板桥村贫困户李秋华是郑海丽合作社带动的30户贫困户之一。郑海丽说,是好政策、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帮助才让她有了今天的好日子,反哺乡邻是她自然而然的选择。

陈慧:“二嫂子”美食解舌尖乡愁

“红豆腐、酱辣子!这都是我们汉中的特产,别的地方可没有这个味道哟!”距离郑海丽果园不到一个小时车程的西乡县城,一走进二嫂子食品有限公司,就听见陈慧正热情地向游客介绍土特产品。陈慧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会计学专业,曾在上海从事财务工作。初见她,笔者很难把外企“高材生”和农产品“老板娘”这两种身份在她身上统一起来。

“舌尖”的美味引发“心间”的乡愁。交谈中,性格爽朗的陈慧笑言自己是个“吃货”,离家在上海那几年,总是想念家乡的腊肉、盐菜等美味。身边的同乡每次回老家,都有朋友相托帮带西乡特产,从茶叶、牛肉干、红豆腐等到菜籽油、香菇、木耳、豆豉,这些来自秦巴深山里的平常山货,到了都市人的眼中,都是难得的美味。

商机在眼前,一拍即合。陈慧和小伙伴一商量,决定一起回家乡创业做土特产,名字要像“老干妈”一样亲切响亮。2013年,“二嫂子”作为西乡本土品牌应运而生。陈慧说,她的奶奶和妈妈在婆家都排行老二,做红豆腐等农家菜的手艺出了名的好,记忆中有邻居来串门,进门就喊“二嫂子在家吗?”所以这个名字很符合她对乡愁的记忆。

遇河架桥,逢山开路。没有厂房,陈慧的家当车间;厨艺零基础,她向族里老辈人请教;没有资金,东拼西凑30万总算让小店开了张,但产品上市第一个月,18瓶红豆腐,6瓶酱辣子的惨淡销量让这个倔强的姑娘傻了眼……

“多亏了这个好时代哩!谁能想到自己创业还有单位主动来帮忙!”据陈慧介绍,近些年,县上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省市妇联还设立了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创建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项目。今年疫情期间,市妇联、市扶贫办联合出台文件,针对女企业家、合作社女领办人制定了对接助销、平台展销等一系列帮扶措施,让她在一次次迷茫中看到了坚持的希望。

如今,她的公司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借助当地樱花节、茶叶节等旅游文化节的平台,产品供不应求,为周边68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下一步,她还将尝试“公司+基地+农户+门店+电商”的运行模式,借助“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建成原材料种植、食品深加工产业链,吸引更多的有志巾帼加入返乡创业队伍。

“当好‘娘家人’,引得归雁来!妇联组织要当好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就是要在党的政策怎样落地上下功夫、添把力,让更多妇女姐妹享受到实惠!”汉中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萃红说。事实上,近年来,汉中市县妇联通过送精神、送技能、送岗位帮助的返乡创业女性不胜枚举,而“娘家人”的努力还在继续,进一步扶持“归雁”变“头雁”,扮靓天汉“半边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