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8月26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时讯 带领彝族乡亲甩掉“穷帽子” 顺利产子后,网友“云起名” 驻港部队顺利完成第23次轮换 深度学习在人脸识别领域获重大进展 高薪诱骗女子落入“美容贷” 每天“在跑”外卖小哥已达百万级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领彝族乡亲甩掉“穷帽子”

——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布哈

布哈(右)在梭梭拉打村与贫困户拉家常(2019年10月10日摄)。新华社发 李结义/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徐旭

“索玛花”是杜鹃花的彝语名,即迎客之花。对于四川省大凉山腹地的梭梭拉打村村民来说,武警四川总队凉山支队彝族干部布哈的到来,好比一缕春风,吹开了这个彝族村寨奔向小康路上的朵朵索玛花,他也成为群众心中最美的“索玛花”。

播撒一粒希望种子

昭觉县一直戴着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四川省深度贫困县两顶“帽子”。身为梭梭拉打驻村扶贫干部,布哈知道自己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带领1779名乡亲,彻彻底底把这两顶“帽子”甩出大凉山。

刚一驻村,布哈便走遍了整个村子。一天下午,他正在村里走访,一个喝醉酒的村民向他嚷嚷道:“我啥子都没有得到,我不欢迎你们!”

醉酒汉子是村里的贫困户尼惹尔日,家里住房残破不堪,四处漏风漏雨,虽然村里已将其列入民俗村统一改造规划,但整修改造还得再等一阵子。只会种地的他,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对生活失去信心,每天关在家里酗酒。

了解情况后,布哈一边向总队汇报情况,一边帮助尼惹尔日找工作。只要村里的事一忙完,布哈就带着尼惹尔日往县政府、乡政府跑。3天后,民俗村规划方案调整,布哈当即带人帮助他整修住宅,还帮他在砖厂找到一份工作。同时,布哈不忘向他宣讲党的好政策,介绍村里的发展前景,鼓励他增强信心。

尼惹尔日心里既感动又愧疚,曾经满腹的牢骚话换成了一个劲地“卡沙沙(谢谢)”,还要请布哈监督他戒酒。

布哈深知,一个地方想要彻底脱贫,教育扶贫才是治根本、管长远的方法!从前,梭梭拉打村只有一个幼教点,40多个孩子挤在两间阴暗简陋的教室里。在写给总队的脱贫帮扶建议中,他将援建幼儿园作为头号工程。2019年9月,武警爱民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可容纳200多名孩子接受高质量的免费学前教育。

走访中他了解到,成绩优异的尔古阿衣和马子拉两个孩子由于家庭原因面临辍学。尔古阿衣父亲去世、母亲改嫁;马子拉母亲病故,父亲一人抚养5个孩子。虽然他们已享受学费全免政策,但一个月200元左右的生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回到部队后,布哈和战友们说起了两个孩子的情况,两名战士当即决定资助他们。

布哈和在彝乡学校当老师的妻子阿呷还长期坚持“家庭式”扶持,不仅给特困户的孩子和孤儿捐钱捐物,还给予亲情的关怀。这些年来,他们先后资助帮扶了18个彝族贫困学生,其中有两人考上大学,一人考上了研究生……

为了彻底改变村民好逸恶劳、铺张浪费的陋习,布哈与村“两委”研究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我们为什么贫穷”的大讨论,鼓励村民主动找“穷根”,组织村民代表到驻地中队参观内务、规范养成,开展模范户评比表彰,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陋习、树立新风尚。

在布哈的协调下,总队还帮助村里修通了公路、修建了水渠,356户人家搬进新居,家家配发了“爱心药箱”。此外,村里还建起电子商务站、蔬菜大棚、水冲式公用厕所、封闭式垃圾池……全新的生活方式,整洁的居住环境,唤醒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规划脱贫好项目

“土墙草顶垒空房,三块石头围火塘。门前粪泥没双脚,屋内同住牛和羊。”这是3年前梭梭拉打村的生活写照。

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布哈决定培养致富带头人,建起村里的特色产业。村里妇女基本都会彝族刺绣,如果能形成规模化生产,畅通推广销售渠道,就可以增收不少。

听了布哈的设想,绣娘贾巴伍呷热情度最高。然而好景不长,她看作品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就打起了退堂鼓。

“彝绣不仅是一个家庭、一个村庄的希望,更是对民族文化最好的弘扬与传承。”为此,布哈4次拜访昭觉县民间彝绣专家阿合久都和中国彝族服饰收藏家阿吉拉则,请他们帮助培训村里的绣娘。两位专家听了布哈的设想后,当即答应担任技术指导。

回到村里,布哈再次劝说贾巴伍呷重新拿起手中针线。在专家的指导下,半个月的时间她的技艺便得到大幅提升,在县里的彝绣大赛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在贾巴伍呷的带动下,村里百余名绣娘加入了彝绣队伍,连73岁的老阿妈惹伍甲莫都加入了进来。能绣则绣,能剪则剪,能捻线则捻线,每个人都派上了用场,一条条美丽的刺绣在梭梭拉打村开始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

2019年4月10日,唯品会携手“非遗扶贫联盟”设计师一行前往昭觉县进行彝绣采风,布哈主动介绍了梭梭拉打村彝绣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最终,梭梭拉打村成为唯品会全州唯一的彝绣项目合作村。通过采取“非遗+时尚+电商+扶贫”的模式,全村发展刺绣让贫困群众每年稳定增收2000元以上。

村里林地资源丰富,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类花卉生长,花期非常长,适合养殖蜜蜂。布哈动员大学生俄洛瓦达返乡创业,在村里成立了中华蜂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技术能手+贫困户”模式,把梭梭拉打村的养蜂产业发展壮大。

合作社成立了,蜂箱、蜂种也采购回来了,但俄洛瓦达和村民们一样,只会简单粗放地散养,不会育蜂、预防病虫,取蜜也只会最原始的方法,面对200多箱蜜蜂,俄洛瓦达也束手无策,合作社面临技术瓶颈。

于是,布哈找到大凉山名气最大的“养蜂王”宋文学。宋文学从十三四岁就开始养殖蜜蜂,技术精湛,但他性格孤傲,经济条件好,很少有人能请得动他“出山”。为了请宋文学担任技术顾问,布哈三番五次往他家跑,甚至承诺划分股份给他,都被婉言谢绝。

一次,布哈休假回家陪妻子过生日,听说宋文学到西昌办事,借着给妻子买礼物的机会,早早便到市里等待。可一整天过去,礼物忘了买不说,人也没等到,妻子气得骂他“走火入魔”。

最终,宋文学被布哈的执着感动,主动提出到梭梭拉打村养蜂,并且将他养殖基地的优良蜂种部分投入到合作社。现在,养蜂合作社已经步入正轨,为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

村里的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34%实现了归零,151户贫困户在短短两年内实现全部脱贫,人均年收入达到6200元左右。

建强一个“战斗堡垒”

7月1日建党节,梭梭拉打村委广场前,每月一次的党建会正在召开,20多位农村党员按照议程,郑重地重温入党誓词。布哈带领班子成员研究在本村退役士兵、在读大学生中发展的党员苗子,讨论下一步圣女果、螺丝椒的销路问题……

这是布哈开展党建扶贫的一个缩影。

“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支部!”在部队长期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布哈深知“战斗堡垒”的重要性。于是,他一到梭梭拉打村就向上级党委请示,经考察批准后将这个农村党组织列为凉山支队党委的第38个党支部,成为在扶贫一线打攻坚战的“一线指挥部”。

村委会主任尼惹尔从曾经荒于工作、终日酗酒,村民们见他都躲得远远的。布哈深切地感受到:村主任代表的不仅是村“两委”的形象,还代表整个村彝族群众的形象,领导带头才能上行下效。

一开始,布哈主动找到尼惹尔从,劝导他戒酒,担起党员、村主任的责任,没想到遭到一口回绝:我家人都管不了,你凭什么管?

布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国家对其上大学儿子的政策照顾,讲到村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民族的尊严,讲到党员的使命担当,说得尼惹尔从泪流满面。

虽然只是编外支委,但布哈按原则抓党组织建设一点都不马虎,他把20多名党员编入3个党小组。在尼惹尔从的带头支持下,他在村里建起党员学习活动室,通过落实组织制度、规范组织生活、严格党课教育、举行民主测评等,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党员们向村民集体承诺,“只要有共产党在,一定会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看着彝族群众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布哈的内心无比振奋,包括梭梭拉打村在内的彝乡村寨,正在发生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显、令人兴奋的变化。这种惊人的变化,呼应着中华民族向富向强的脉动,也辉映着人民军队爱民为民的初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