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8月6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美·什刹海 《远方的贝多芬》:你是宽阔的海洋 穿越荧幕,在不同的地方看电影 稻田的归去来兮 嬉戏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稻田的归去来兮

无论南北东西,小麦还是水稻,劳动的成果都值得珍惜,劳动的品质都不可懈怠。而稻田永远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人沉浸的天然场景,所以,不希望它远去,欢迎它去复还。

■ 舟子

据报道,当地时间6月29日,尼泊尔加德满都,当地庆祝国家水稻日,民众在稻田里互泼泥浆。据悉,为了庆祝水稻开耕,民众唱歌、跳舞、在稻田里玩泥。

看到这则新闻,我感叹:原来稻田真的是值得拥有一个节日的。“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人多了,那就来一个节日吧,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浪漫与质朴。稻田节离我比较远,但有一个关于它的节日,即使是远方的,也多少满足了一点我这连自己也说不太清的冀望。看着图片、视频报道中那些在稻田的泥水里追逐嬉笑、狂欢节日的人们,我知道即使我身边有一个稻田节,我可能也没有那么奔放热情的欢庆举动,但我真的不时想念稻田。

我也曾与稻田频频相见。那时,我早上跑步。跑步的那条马路的两边就是稻田,除了偶尔被房屋人家“打断”的几处,余下的全是稻田。有一边的稻田往右去是小河,马路与小河之间难得的一大片平地全是稻田。我去小河玩、打凉水的路上,稻田就在我的脚边,我得注意自己的脚步别太轻快了,以免一不小心踩到稻田里去了。从那片稻田旁,我读懂了书本上的“抽穗”“稻穗”等词语,我领略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等诗句。我还看见蝴蝶、飞虫在其间流连,看见青蛙蹦跳……现在想来,它是我少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运气好时,我还能见到一个农人驾着一头牛在犁田;更多的时候,是不知何时,原来只是盛满水的稻田一下就铺满了秧苗……虽然,不常看见他们插秧,但看到的几次就足以令我知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类似艰辛。

春夏时节,那片稻田是盛满了水的。然后,水面上有了秧苗点点,然后矮矮的秧苗开始不断长大,直到覆盖了整个水面,一眼看去只见绿油油的水稻了;然后,绿油油的水稻开始抽出白花点点,然后水稻开始变黄了……蜻蜓轻舞飞扬。然后,成熟之后的水稻猛然有一天被它的主人收割了,只余一地的稻茬和一束束的稻垛子,那稻垛子有点像稻草人,似乎在继续守望收割之后的稻田。秋天,稻田里的水干了,稻田也成了小孩们的乐园,有人去那里装模作样捡捡稻穗,虽然捡不到几根,但是满足了书本上写的“捡稻穗”的场景,也算是那个时代的沉浸式体验了;有人去那里放放自家做的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风筝。还有人在那里学骑自行车,稻田可算是最宽敞且不扰民的游乐园了……

那时,我每次坐公交车往返市镇间,映入眼帘的也是稻田。在另一条马路的两边,除了靠近市、镇中心的两端,其余的路段两边也都是稻田,夏天的绿色和秋天的金色稻浪都近在咫尺。这景象,我看过了千百遍也从不厌倦:你看起来真好看,真好看!我那时会想:这条路什么时候能修得好一点?不再那么泥泞?但我从没想到过:有一天,那些稻田会一块儿也不见了——马路越修越宽,宽阔的路面一点儿也不泥泞了,但是也一步步蚕食了那些稻田,连同那些新修的房屋高楼一起蚕食了稻田……

对远去的稻田的怀念不止于我。据报道,通过调研发现不少居民都有着对田园诗意生活的向往,重庆两江新区的礼仁公园在种植景观水生植物的同时,特意拿出了8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专门种植水稻。现在,周围居民,特别是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公园,很多居民都爱来这片水稻田边看看水稻的长势,找找水稻下又多了几只小蝌蚪。8月,园方还将邀请周围居民一起来割水稻,庆丰收。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话说“眼不见,心不烦”,但对于美好的东西,则是“眼不见,犹想念”。以前是吃饱为要,现在则是审美也要。满足人们对于稻田蛙声的想念,也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吧。“中国碗要装中国粮”,中国粮要长在中国的大地上。这不仅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美丽家园的需要,愿我们能守住更多稻田,留住更多诗意。公园里复现水稻,恢复的不仅是一种田园诗意,还是一种劳动记忆。那种记忆,我在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人》里一下就感觉到了,虽然,那个农妇拾的是麦穗,但同样一眼就让人看到了“粒粒皆辛苦”,与中国古诗的意蕴相通,虽然一个是在收获之后,一个是在耕作之时。为了生活,人们的世代付出都是一样的,不论南北东西,小麦还是水稻。劳动的成果都值得珍惜,劳动的品质都不可懈怠。而稻田永远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人沉浸的天然场景,所以,不希望它远去,欢迎它去复还。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