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景 井源
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北京朝阳站作为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规划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北京至东北三省的重要交通纽带。北京朝阳站目前正在进行装饰装修阶段施工,预计年底达到通车条件,建成通车后将实现北京至沈阳2.5小时交通圈。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铁建设人用“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展示了作为央企的担当与责任,率先挺身而出,“春节战‘疫’不停工”,为全国复工复产做出表率,受到了中央复工复产调研组、国务院国资委等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以及新华社、央视等几十家国内主流媒体连续追踪报道,被誉为建筑央企战“疫”复工、达产达效的先进典型。这一串荣誉背后,有一群无私奉献的央企女将们的汗水与坚持。
一丝不苟的“记录员”张蓉
“书记,等一下,我给您测一下体温。”张蓉主动给书记测量体温,“36.5度,您的体温正常。”疫情当前,每天两次的体温监测成为卫生员张蓉的头等大事。
中铁建设北京朝阳站疫情期间采取在生活区建立安全区、观察区、隔离区三区封闭网格化管理,在现场建立蓝黄视觉识别系统,项目全体人员每日两次测温并记录台账,生活、办公、施工区域每日三次消毒等多种措施保障打赢防疫战。
“请大家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自觉到项目门卫处测量并登记体温。”项目部微信群里每天都能看到张蓉在喊话。防疫当前,施工大干在即,施工生产、疫情防控双重压力,千头万绪,项目领导有时来不及测体温,责任感强的张蓉总能及时“抓”住,给他们测量体温,保证项目每日两次体温监测不漏一人。
张蓉家在北京,孩子还年幼,根据项目部安排,张蓉本可以在家办公、陪伴孩子,但她深知北京朝阳站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使命,在疫情当前的关键时期,她要与项目共克时艰,冲锋在项目的抗“疫”第一线。
张蓉正在给员工测量体温。
不惧艰苦的“宣传员”于景
“我们的工人实在来不了,就是来也需要先隔离14天,”广告公司老黄为难地说,“我们做完这些海报,张贴真的是没有人了。”
人员匮乏,原本应该由广告公司负责张贴的广告重任,落在了于景身上。中铁建设北京朝阳站是北京市七大铁路交通枢纽之一,工期紧、任务重,在疫情蔓延的春节期间钢结构也在正常施工,一刻未停。随着每天一二百名工人陆续返场,工人的防疫意识却参差不齐,为了加强大家的防疫意识,同时更方便大家学习防疫知识,于景克服困难,多渠道沟通,制作了近百条防疫条幅、300张防疫海报、320本防疫指南手册、近百个展板和100多个防疫管理规定。这在平时也是一项工作量十分巨大的工作,在疫情期间更是难上加难。
“好的,我知道了,你走吧,我再想其他办法吧。”负责项目宣传工作的于景接过300张防疫海报,转身来到工人生活区,本想张口喊几个人帮忙,看到大家忙碌的身影,她把话咽了回去。“这个时候大家都很忙,施工更重要。”一个人拿着300张海报,于景默默地转过身去张贴起来。
“今天这海报不管怎么样都要贴上。”夜幕慢慢降临,寒冷的风一丝丝吹过,于景的头上却渗出点点汗珠。一张张海报贴到了生活区醒目位置。工人师傅们陆陆续续下班回到生活区,防疫宣传知识通过一幅幅画、一串串简单易记的字进入了每个工人的视线,帮助大家提升防疫意识。
于景正在张贴星火站宣传报纸。
细致入微的“抠”管家霍桂霞
“部长,这是今天的物资库存,口罩仅剩下不足500个了,需要再购置一些。”整理完当天物资收发数据的霍桂霞开始盘算,“照每天100多人的进场返岗来算,咱们的口罩也只够短时间内的使用量,要抓紧再进一批。”
霍桂霞45岁,项目部都喜欢叫她霍大姐,作为北京朝阳站项目的大管家,她把项目的库房看得跟自家的一样珍贵,平时能节俭就节俭,就连电插排的硬壳都不舍得扔,用来当垫板,大家常常开玩笑说她是最“抠”管家。
原本对表格使用不是很精通的霍大姐,过完年回来,大家发现她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晚上加班用电脑统计当天发放的防疫口罩、测温仪、消毒液、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数量,并且还经常向年轻人请教怎样调整表格的宽度,怎样插入一行,怎样用表格计算剩余量等。
“霍大姐现在这电脑用得很溜嘛”,每逢大家开玩笑时,她总是笑着说道:“老了,不行了,好几个老师换着教我,我这才懂了一点。”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铁道兵前无险阻”的血脉与基因,让北京朝阳站的巾帼们一往无前,用她们的勇敢与汗水,在施工“疫”线谱写美丽的华章。
霍桂霞正在统计防疫物资的发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