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日,观众在武汉一家影院内观影。
当日,在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武汉市部分电影院恢复开放。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李雪婷
被疫情改写的2020中国电影行业从本周起进入正式复工状态。
7月16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规定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中高风险地区暂不开放营业。影视爱好者在社交媒体欢呼“快乐的日子终于回来了”,影院在重拾装备召回员工迎接这一次漫长停顿之后的重启,而影视行业也在重新平衡线上线下不同的渠道去推广和赢得市场。
随着监管的逐步放宽,以及上半年积压的优质电影将扎堆上映,电影板块是否能迎来迟到的“报复性消费”?影业相关从业人员应该做好哪些应对的准备?
预测:行业基本恢复正常可能在三四季度
根据猫眼研究院在疫情期间的三次调研显示,2月份观众对于重回影院的期待指数(非常期待+比较期待)为54%,3月份升至74%,5月份期待重回影院的占比达到了88%,意味着已有接近九成的观众期待去影院观影。
金睿天甲影业副董事长莫争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时说,影院停业影响到的关联方是多面的,包括影院经营者、电影创作者、售票平台、宣发甚至海报设计师等周边产业从业者,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电影业态要恢复,一方面取决于疫情发展,另一方面就是好电影,如果没好的电影上映,疫情结束电影市场还是水深火热。”他希望全体电影人齐心协力,上游创作好电影,终端做好疫情防控提升服务质量,共同培育电影市场走回正轨。
而对观众来说,被疫情压抑太久,去影院也是恢复一种正常的生活习惯。电影院是一个社交场合,是一個浓缩的社会。“现在影院开业,就是让我们积极地回归到常态生活,也代表国家有信心打赢这场艰难的战斗。”
对于大众关心的“报复性消费能否到来”,莫争认为,肯定会有报复性消费,但估计不会持续太久,因为今年网络大电影分走了很多红利,另外看电影不仅花钱,还是一个花时间的活动,“观众可以一次性买十件衣服,但没办法一天看十场电影。”
本周各地一些已经开业的影院推出了5元票,9元票这样的低票价活动,来助推影院人气的回归,对此,莫争觉得是好事,说明影院愿意牺牲利润来吸引人气,另外也说明影院自身的实力。他预估行业基本恢复正常应该在三四季度,国庆档开始之后,并且认为今年的春节档票房应该会更高,甚至打破纪录。
建议: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
巨丰投顾专家认为,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的《防控指南》中的各项措施总体上对复工后票房的影响较小。其中,针对“采用网络实名预约、无接触方式售票”的要求,根据电影售票软件猫眼专业版显示,2019年我国线上售票方式普及率已经超过84%,因此可以理解成大多观众已经通过猫眼、淘票票等在线购票平台实现了购票;针对“交叉隔座售票”以及“上座率不得超过30%”的要求,也不会对观影产生大的影响,因为观众恢复观影习惯仍需一定时间,在影院开业初期一两个月内,除个别热门地段影院的黄金场以外,多数影院的自然上座率并不会高于30%。因此,随着国内疫情渐趋稳定,若影院运行平稳,各地影院的观众流量及排片等相关限制有望逐步放宽。
很多影院在疫情期间主动转型,积极开拓其他盈利途径维持生存,比如北京的泰禾影城在疫情期间主动售卖电影周边产品,零食等库存商品,杭州金象影城售卖轻奢品,开通直播带货等等。在影院复工之前的预热期间,也有一些影院将消杀等准备工作在平台进行直播,也是为了能让影院的会员用户提前了解影院的努力,在放心消费的前提下重回影院。
同时,巨丰投顾专家表示,因为疫情期间电影局积极鼓励院线跨地区兼并重组,行业内多家公司都开展了整合收购扩张。疫情期间多数小型连锁影院倒闭,行业加速出清,企业集中度的稳步提升将提高市场内现有公司的收益表现,且头部公司将继续发挥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未来借助营销创新、技术创新、优质内容等增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很多影院的高房租问题是直接决定能否生存的主要原因,莫争建议政府出台力度更大的扶持政策,如补贴房租、购买电影券等,让影院能继续经营下去。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现在卖出去的不单是一张电影票,更是一份行业的信心。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影院复工前三天(7月20日至22日),全国总票房累计超过1300万,随着复工影院数量增加、排映场次增多,单日票房稳步上升:20日为350.2万,21日为456.1万,22日位562.5万。
国海证券传媒分析师朱珠认为,对于院线公司来说,多元化的经营探索都没有停止。她说:“直播带货是工具,工具在每个时间点都可以使用,单直播带货本身无法改变院线之前不复工下的最核心问题。影院做直播,是尝试,也是试错成本很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