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6月10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视点 “全民抗疫是最生动的教学素材” 遭遇侵权,民法典如何定分止争? 撤销“被结婚”不能总靠舆论倒逼 三峡水库备战汛期洪水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所学校将开学“第一课”聚焦爱国主义教育——

“全民抗疫是最生动的教学素材”

▲ 抗疫斗争彰显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针的作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彰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彰显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承担历史责任的青春力量。

▲ 冲在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中,很多都是“90后”“00后”,是很多学生的同龄人,朋辈们在抗疫中展现出的大爱情怀、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最易引发情感共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有效的一种资源。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富东燕

“当疫情发生时,是我们全国人民,用爱点燃了中国速度……”“小时候祖国保护我,长大后,我来保护祖国……”6月7日早晨,在北京亦庄实验小学五年级2班的教室里,学生们返校后的“第一课”,是班主任老师精心安排的一节爱国主义主题演讲。浓浓的爱国氛围,在小小的教室里迅速燃起。

近月来,全国各地学校相继开学,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发现,尽管开学已“迟到”,但许多学校、班级的开学“第一课”,并不是急匆匆地赶教学进度,而是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有一些学校的思政课老师,把抗疫的大课堂“搬”进了自己的小课堂。专家对此表示,在这个特殊事件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而言很有必要,很有实效,且意义深远。

聚焦爱国主义的“第一课”

于6月1日开学的山东工业职业学院,8500余名学生集体观看了学校统一制作的《开学第一课》,在进行疫情防控知识科普宣传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中国战“疫”故事中感悟中国万众一心的伟大力量;

江西九江市第七中学开展了“开学第一课”《我爱你,中国!》的思政励志大课,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及生命教育,激发学生“少年强则国强”的斗志;

在西安市4~6年级小学生开学之日,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组织了“学习抗疫英雄 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利用抗疫“活教材”,为全市1305所学校的35万名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引导他们在新时代下树牢爱国理想,从小懂得用奋斗绘画最靓丽的青春底色。

……

一场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在一个个青少年心中埋下爱国的种子。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便提交了一份《关于在疫情期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和国家危难教育的提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与疫情的斗争中,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得到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对于如何利用疫情带来的思想冲击,增强国家意识、强化民族精神,铺染青少年的生命底色,杨朝明的建议就是,在全国范围为学生上一堂电视公开课,进行一场爱国主义、民族和国家危难的爱国教育。

抗疫战场是最好的思政课堂

“在全民抗击疫情的日子里,抗疫的战场就是最好的思政课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艳对此表示。

李艳老师的第一节线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就是从开展现实国情教育和政策国情教育的角度,把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大课堂与她的小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同频共振。

“课前,我先把反映抗疫中典型事例的视频、重磅理论文章等资料发布到微信群里,并提前布置了开放性作业,让同学们写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关于抗击疫情的心得体会,引导学生多角度关注、思考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考;课上,我提出5个问题让同学们回答:最为感动的群体、最敬佩的人物、最骄傲的事例、最不满意的现象、最值得反思的问题,引导学生切身感受这场大考带给自己的生命教育、责任教育和感恩教育……”李艳介绍说,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她还介绍和引用了鲁迅先生关于“民族脊梁”的名言内容和写作背景,播放了方志敏烈士《可爱的中国》(节选),激励学生把个人命运与祖国民族命运紧密相连。

李艳认为,抗疫斗争彰显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针的作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彰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彰显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承担历史责任的青春力量。“这场全民抗疫斗争,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最精彩、最生动、最深刻的教学素材。”

抗疫中的素材最有教育意义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拥有家国情怀,都要把自己和祖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有价值、有信仰、有力量。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而言,更是如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国务院妇儿工委儿童工作智库专家孙云晓对此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带给我们许多不幸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特别是困境中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孙云晓认为,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非常有利和有必要的时机。

“因为对于孩子而言,他们不太容易理解什么是祖国、什么是共产党,这些和自己有着怎样的关系。但在抗疫期间,这些概念和关系,变得一目了然、触手可及,并且震撼心灵。”孙云晓强调说,疫情期间的祖国,在孩子们看来,就是一支支医疗队、一个个志愿者、一车车物资、一道道爱的电波,四万多医护人员援持武汉,面对危险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这就是他们看到的祖国。”

所以,孙云晓认为,在发生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是意义深远的,而且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可以让孩子深刻理解到个人与祖国的关系。他建议,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抓住这次机会,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等一个个活生生的英雄人物面前,更好地理解家国情怀。

之所以把抗疫大课堂“搬”进自己的小课堂,李艳有着深刻的思考。

在以往的思政课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所用的教育资源多是历史上发生的人和事,对于现在的“95后”“00后”来说,往往会觉得很遥远、与自己关联度不大。而这次,学生们亲身经历了抗疫全过程,李艳认为,这样的感受非常珍贵,教育的实效性也更强。

同时,在冲在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中,很多都是“90后”“00后”,是很多学生的同龄人,李艳认为,朋辈们在抗疫中展现出的大爱情怀、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最易引发情感共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有效的一种资源。

而让李艳感受更深的是:以往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讲解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等优势时,学生们普遍感到比较抽象。而此次通过中国和全球抗疫的比照,学生们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抗疫斗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更增强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更坚定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抗疫斗争是最生动、最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李艳深切地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