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评论员 张明芳
近期多地放开“地摊经济”,给流动摊贩“松绑”,去哪儿摆地摊,成为热门话题。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家经济受损,失业人数上涨,在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如何复工复产,激发经济活力,成为重点问题。为此,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许多保民生保就业的措施。
而地摊经济重启,就是对疫情过后民生为要的生动注解。它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就业、激发经济活力,又能让城市重拾烟火气。但与此同时,许多市民开始担心,一窝蜂的“地摊经济”是否会让城市重回昔日脏乱差的状态,这种担心绝非多余。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和发展要求,“地摊经济”能否开展,怎么开展,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和选择。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坚持热话题下的冷思考,从城市功能定位出发,“一城一策”,不能盲目跟风。
为地摊经济“松绑”,不能走“回头路”,让城市多年积累的管理成效功亏一篑,也不能为了摆地摊而摆地摊,一放了之。重启“地摊经济”,应该合理规范室外经营,对于涉及环保、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坚持精细化、精准化管理。让经济活力和生活品质都在线,让老百姓买得安心、吃得放心。让“地摊经济”真正行稳致远,是对城市管理者治理能力和水平的考验。
说到底,“地摊经济”受到关注,还是保民生保就业是当前从中央到群众共同的聚焦点,能不能摆地摊、在哪里摆地摊、怎样摆地摊都要以此为出发点,才能真正使“烟火气回归”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