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韩亚聪 发自北京 时隔三个多月后,北京迎来疫情防控新变。4月29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蓓宣布,自4月30日零时起,将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并相应调整相关防控策略。
据了解,今年1月24日,北京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把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任务。经过严密精细的疫情防控,实施严把入京关、境内外人员隔离观察、社区严格管理、“绿码”推广应用……截至4月28日24时,北京15区超过36天无新增本土病例报告,其中12个区70天以上无本土新增病例,“综合考虑,北京市调低一级应急响应等级的内外部条件已基本具备。”陈蓓说。
时隔三个多月后,下调响应级别意味着什么?各项防控政策有何变化?广大群众如何“依规而行”?
陈蓓表示,就当前工作来讲,境外输入和本地反弹风险都不可低估,防控任务依然严峻。响应级别调整后,实行九“严格”:严格社区管控,继续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进京检查站管理;严格学校常态化管理;严格复工复产管理;严格落实常态化监测,对重点人群应检尽检;严格就医管理,建立实名制预约常态机制,严格院感防控升级版措施,彻底阻断院内疫情的传播;严格境外返京人员管理;严格落实四方责任;严格个人卫生管理,落实文明促进条例,倡导健康公约。
“科学有效对部分防控策略进行调整。”陈蓓说,国内低风险地区进京出差,返京人员不再要求居家隔离14天,正在隔离观察的可以解除观察。
响应级别调整后,社区村政策进行调整,继续实施社区封闭管理,持续抓好全天出入实名制管理的基础上,对非本小区居民持健康宝绿码并登记后可以进入小区探亲访友,快递、外卖、鲜奶配送、家政服务、房屋中介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使用健康码并登记后可进入小区。
响应级别调整后,在严格落实各项措施的基础上,有序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暂不开放篮球足球等对抗类团体项目,地下空间游泳场所暂不开放。全面恢复社区养老驿站等为老服务项目。
北京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应急响应级别下调,不意味着防控放松,市民更应做好个人防护,坚持科学佩戴口罩。
新冠病人及疑似患者、居家隔离及监测对象、出现呼吸道症状的人群,到医院就诊、乘坐各类交通工具,要坚持佩戴口罩。在展览馆、图书馆、养老院、学校等场所需要佩戴口罩。其他人员在户外,可不佩戴口罩。
随着响应级别的下调,北京市地铁、公交防控措施也有了相应调整。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容军介绍,鉴于北京应急响应机制降至二级,北京交通工具满载率标准也将调整。从4月30日起,地面公交满载率由50%上调至75%,轨道交通满载率由50%上调至65%。有序恢复跨京冀线路运营,有序恢复古北水镇等景区公交运营。
同时,北京将按照“安全有序、分区分级、由近至远”的原则,逐步恢复进出京长途客运班线和旅游包车业务。暂不恢复疫情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地区的客运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