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评论员 韩亚聪
侵害儿童的行为,常常披着各色外衣。在日前媒体的披露中,一条假借童星招募、实施网上猥亵、贩卖淫秽视频的黑色链条,让人既震惊又愤怒。花样百出的犯罪分子能频频得逞,也不断警示我们:对隐藏在屏幕背后侵害儿童的犯罪,要严厉打击、立体打击、持续打击。
好奇心强、分辨力低、自我保护能力弱……儿童之所以需要我们倍加心疼呵护,正是源于这些低龄化的生理特征。而这恰恰成为一些“罪恶之手”能够伸出并得逞的“基础”。再加上网络的虚拟和匿名,更给这样的犯罪增添了不少隐蔽性和迷惑性。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15.6%的未成年人表示曾遭遇网络暴力。正因如此,《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以及正在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保护未成年人信息权、防止网络侮辱诽谤威胁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各方责任等作出了相应规定。
然而,一些“网络黑手”诱骗儿童发送裸照、做猥亵动作等案件一直禁而不绝。这也说明,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空间需要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强势亮剑,斩断伸向孩子的黑手。也需要各方把工作做到前、做到位、做到底。
让恶人无机可乘、心存畏惧,需要网信、公安等部门联合建立长效机制,畅通监督、预警、举报渠道,将“零容忍”体现在快速反应和强力约束之中。网络平台也要多一些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既要加强对身份、信息的审核,也要建立应急监测、即诉即办的运营机制,把保护儿童的防火墙筑得更牢。
而在更为影响深远的层面,让儿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抵制“一夜成名”的诱惑,需要家庭和教育部门、妇联组织等各方在防性侵、维权、价值观等方面加大对儿童的教育、引导和塑造。
唯有对儿童进行线上线下、家庭内外的全方位呵护,才能让“大灰狼”无处遁形,让孩子们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