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女性财务状况、理财方式的特点,以及疫情给人们带来的财务风险应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对话“她理财”社区资深理财规划师刘笑维,希望帮助女性投资人摸准当下投资选择的关键词,给出一份实操性强地行动指南。
个人介绍
刘笑维,“她理财”资深理财规划师。金融理财师(AFP)持证人,国家二级理财规划师,具备保险、证券、基金等专业资格。著有《菜鸟定投笔记》《大话社保》《保险就该这样买》等十余本畅销书。
记者:女性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养老储备挑战,同时与男性相比,财富积累的差异在进一步放大。那么,为了应对自己未来的养老需求,各年龄段的女性应该做好哪些理财的准备?
刘笑维:女性的退休年龄较男性早,而且平均寿命也比男性长,这不仅意味着养老金的需求量大,也决定了我们在储蓄养老金的时间上也比男性更短。所以,女性朋友们一定要提早开始自己的养老金储备计划。毕竟拥有一份可观的储蓄,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你未来生活的幸福程度。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有不同的任务重点:
18岁~23岁,注重培养理财意识。对于还在校园没有正式踏入社会的女性来说,攒钱还是相对有难度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法理财。这时可以着重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养成理财习惯,比如日常记账、了解个人开支情况,避免盲目消费,为今后做好收支管理打好基础。
23岁~30岁,强制储蓄广积粮。从走出学校到30岁这段时间,由于工作时间还不长,因此收入也相对有限,但是消费意愿往往较强。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应该着重培养自己的储蓄习惯,坚持每月强制储蓄,最好是有目标地进行攒钱计划。比如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3年后攒够人生第一笔10万元,之后待目标实现,再根据当时的收支情况制定新的攒钱目标。
攒钱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货币基金、银行活期理财产品或是银行的零存整取作为攒钱工具。当自己的小金库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我们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通过购买中长期银行理财产品、基金定投或是股票投资,让资产增值。
其次就是要努力地充实自己,提高竞争力,有能力才可能升职加薪,知识就是财富。
商业保险也要趁年轻提早配置。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健康问题也会逐渐增加,而医疗健康支出势必会成为影响我们养老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只是感冒发烧或者一些小毛病,我们的医保当然没问题,可是如果真的得了像癌症这样的重大疾病,不仅治疗康复费用高,也意味着很可能好几年都没法工作,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因此,必要的商业保险,比如重疾险、医疗险和意外险就很有必要了。
30岁~45岁,让财富“赚”起来。这个阶段大多数的女性都已经成家立业,也成为了母亲,也是经济压力最大的时候,因为要面临房子、车子、孩子,还有双方父母的养老、医疗等问题。不过如果你还在职场打拼的话,这个年龄段的收入也是逐渐增加的,再加上家庭财富的不断积累,此时如何让财富不断增值,为自己的养老需求保驾护航,往往成为关键任务。
在目前利率下行阶段,女性投资者除了继续通过银行理财产品、债券类等较为稳健的金融产品来打好财富“金字塔”的基础外,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适当地增加权益类资产,如股票、股票型基金等产品,来让资产更高效地增值。
如果闲置资金较为充裕的话,还可以通过配置养老年金保险来帮自己强制储蓄未来的养老金。如果选择具有分红功能的商业养老险,由于目前大部分的理财产品还是单利计息,而年金险一般是复利计息,而且有保证最低结算利率,基本上可以按照3%~4%的复利增值,因此,可以确保我们获得终身不断的现金流。
45岁~55岁,注重资产保值“稳”当先。由于离退休年龄越来越近,加之孩子的教育费用也进入了需求的高峰阶段,父母的健康支出也逐渐增加,多重因素叠加,所以自己的养老资金更要注重资产的保值。这个时期应该逐渐减少一些权益类风险较大的产品投资比例,逐渐增加固收类和现金类这些风险较小的产品比例。
如果此时身体条件允许,还应考虑补充健康保险的保额,进一步增加风险抵御能力,避免未来因健康支出导致养老金储备的过度消耗。
55岁以上,保守投资,安享晚年。退休后,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收入锐减,健康方面的支出逐渐增加,因此这时的投资理财要以保本为首要条件,并且进一步增加现金类资产的持有量。投资理财上要以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国债等低风险资产为主,同时为了保证流动性,产品的持有期限也最好控制在3年以内。
记者:当前疫情的发展对于个人职业生涯以及家庭财务风险都形成了不小的考验,那么为了兼顾安全性与收益性,利用资产配置实现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我们的投资组合应该做出哪些调整?
刘笑维:对投资而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确实给我们的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备好应对之策,在黑天鹅事件来临之时冷静对待,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拉长投资期限,锁定长期利率。面对疫情冲击,全球利率同步下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再次开启了“大水漫灌”的模式,甚至推出了“零利率”乃至“负利率”的大招。虽然我国央行没有盲目跟进,但在多轮定向降准、降LPR利率、调低逆回购利率等政策的刺激下,利率走低也是大势所趋。
而利率下行对于我们的投资是不利的。如果此时利率能被提前锁定,也就是不管未来的市场利率怎么走低,我们投资所得的收益率都是不变的,这种不利影响就可以大大降低甚至消除掉。所以,在利率下行时期,应配置能锁定未来利率的固收类产品,产品期限在确保自己流动性充足的情况下,越长越好,而且越早配置,产品能锁定利率的时期越长,越能帮助我们降低利率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二、投资于自己熟悉的领域。由于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投资前景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果此时盲目进入某个自己陌生的投资领域,势必会进一步放大投资中的不可控因素。因此投资要更加安全稳健,不要盲目跟风,尽量投资自己了解的产品类型,在投资前做好功课,不懂不投。
第三、做好资产配置,适当增加固收类和现金类的配置比例。将资金分散到不同资产类别上,可以起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效果,避免将所有的筹码都押到单一资产上。
做资产配置时,有攻有守才适宜。就像是足球比赛上有守门员、后卫、中卫、前锋,各司其职。放在资产配置上,在后防线上,要配置一些现金类产品,比如货币基金、银行活期理财产品等,组成家庭资产中可靠的后防中坚力量;而在中场,攻守兼备是必须考虑的,比如固收类产品,如国债、风险等级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而到了前锋线上,则可以考虑一些收益率较高的权益类基金、股票等产品,来提高整体收益。
在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叠加的环境中,为了保证资产的安全稳定,我们应该稳固后防线的同时,提高中场这个“定海神针”的作用。也就是说要适当地增加现金类和固收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记者:中新经纬近期一份调查显示,46.5%的女性选择“疫情让我认识到要更加努力存钱”。请问单纯的储蓄对于个人财务安全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吗?还有哪些应对通货膨胀的更好建议?
刘笑维:此次疫情的突发,让很多人都意识到了什么叫“家有余粮,心中不慌”。当外面疫情肆虐,而我们只能待在家里时,信用卡、花呗、白条、房贷、车贷让我们倍感焦虑,甚至有些人会感叹说“再不出门,就没钱吃饭了”。一场疫情,让没有存款的人开始心慌了,也暴露出了拿着高收入,却发现自己在财务上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的“精致穷”这个群体。
因此可以很肯定地说,储蓄对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储蓄是预防性的,那么投资就是一种进攻。只有当你在做好防守的前提下进行主动进攻,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富有的人。所以说,储蓄和投资越早,积累的财富就越多。
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储蓄并不只是银行存款。众所周知,自2014年起央行数次下调基准利率,如今的存款利率早已无法跑赢实际通胀,持有存款就等于是在损失未来的购买力,这种变相亏本的资产自然是不讨好的。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尽力提高储蓄收益。
方法1:注重银行的选择
如果你比较保守,对市面上的投资品认知还有不足,那么通过银行存款攒钱时,就要选择利率较高的银行进行储蓄。一般来讲,越小的银行对应的存款利率越高,并且一般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都会高于国有银行,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地方性银行或者民营银行进行存款。
方法2:储蓄方法要灵活
虽然银行存款的利率都不高,但是我们可以主动地采取一些存钱方法来变相提高收益,比如阶梯存储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操作是,假如你有3万元,可以分别用1万元办理1~3年期的定期储蓄存单各一份。一年后,你可用到期的1万元,再开设一个3年期的存单,以此类推,3年后你持有的存单则全部为3年期的,只是到期的年限不同,依次相差一年。这种储蓄方式可使年度储蓄到期额保持等量平衡,既能应对储蓄利率的调整,又可获取三年期存款的较高利息。
方法3:合理配置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除了提供常规存款外,还会有一些理财产品收益会高于存款收益,因此我们可根据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选择合适自己的理财产品进行购买,从而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收益。当然,如果你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银行的活期理财产品应该成为首选。
方法4:摆脱银行,货币基金也很优秀
货币基金由于专门投向风险很低的货币市场工具,因此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开放式基金,具有高安全性、高流动性和稳定收益性,并具有“准储蓄”的特征。尽管当前的收益率普遍滑落至2%~3%左右,但相较于银行存款的利率依然还有优势,而且购买门槛很低,通常1块钱起投,各项费用也比较低,没有申购费和赎回费,所以也是很好的存钱工具之一。
方法5:当储蓄有了一定规模后,基金定投可以助力收益
对于我国股市而言,长期看应是震荡上升的趋势,因此基金定投非常适合长期投资理财计划,也会助力我们实现财富“积少成多”的目的。不过由于基金投资有一定的风险,因此采取定投的方式进行储蓄的前提,应该是我们有了一定基础储蓄后,再采取定投的方式继续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