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俭翠在大棚里采摘木耳。 党柏峰/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党柏峰
芳菲四月,地处秦岭南麓的陕西柞水县,满眼尽是葱茏,一条清澈河流潺潺流过县城,远处的山顶上还飘着几缕薄雾,空气清新。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脱贫攻坚情况。连日来,当地妇女群众还沉浸在幸福和喜悦之中。
“总书记非常和蔼,非常关心我们的生活,我一定要和丈夫一起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她叫何小燕,今年38岁,是金米村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回想起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自家大棚的情景,她就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她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自己家五口人,以前丈夫在外边建筑工地打零工,她在家负责接送孩子上学,其余时间就是种地、做饭、务农活儿。如今两个女儿大了可以住校,自己有了更多时间。去年她就和丈夫打算参与村上的木耳种植。
“我家种了3万多袋吊袋木耳,一年两季,一季五六茬,20斤左右鲜木耳晾晒后能出一斤木耳。”指着眼前的几排木耳,何小燕告诉记者,去年她家纯收入3万多元,今年可能会多一些,眼前这一季下来就能有个2万多元。
一样的秦岭,别样的景象。10年前,记者第一次到柞水采访时,去的也是小岭镇。彼时,镇上不通高速,走的是省道,大型运输车不时经过,大约要用一个小时。这次前往不到半小时就到了金米村。
村子显眼处,是一座雕塑:一头耕牛在一名农夫的鞭策下弓身前行,红色底座上写有“春华秋实”四个金色大字。不远处便是一排排白色的木耳大棚,就像一个大的钢构厂房。村民们在这里幸福地忙碌着。
走进大棚,生长木耳的圆柱形菌袋六个六个地串在一起,就像糖葫芦一样,上面爬满了大大小小的淡黄色的木耳,一股新鲜的木耳味道扑鼻而来。不到一米宽的木耳过道里,一名妇女正蹲在地上,双手上下翻舞,黄中透亮肉嘟嘟的新鲜木耳纷纷掉落在面前的塑料袋子上,不一会儿面前就累积成一大堆。
提起金米村名字的来由,一说是过去这个地方叫米汤街,十分缺粮,人们只能顿顿喝米汤维生,为了改变现状,就和一个带“金”字的村子合在一起,寓意有钱有粮。再有就是因“山上有金、地上有米”而得名的。不论哪一种说法,都寓意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充满期许。金米村是秦岭南麓典型的山村,山多地少,17平方公里,仅有耕地948亩。再加上囿于交通不便,一度成为柞水县有名的贫困村,全村总人口数1740人,妇女人数78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88户,贫困妇女人数136人。
“小岭镇过去以工业为主,忽略了生态和发展的关系。有个大的铁矿,当时的确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但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大型货车运输,产生的扬土飞尘,与秦岭的形象不相匹配,对当地群众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柞水县小岭镇党委书记安怡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柞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企地共建,绿色发展”的思路,一方面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对矿山开采、运输、加工提出刚性要求、严控把关,一方面地方政府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产业。
“由于自然条件所限,这里山大沟深,耕地稀少,没有传统的主导产业,老百姓往往是有啥种啥,芝麻西瓜一起抓,这家种药材,那家种玉米,很难形成规模,农产品附加值很低。” 安怡说,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柞水县决定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提出了“一主两优”发展思路,将木耳作为富民主导主业,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兼顾优化布局发展,彻底改变群众的生产理念,向青山绿水要效益。
金米村几经摸索,决定采用占地少的吊袋种植,政府帮助农民建了50个钢结构大棚,既节约土地空间又节水,加上中铁一局援建了四个智能木耳大棚。目前,该村基本形成了与水杂果套种少量地栽木耳、52个钢结构大棚吊袋木耳。2019年产量143万袋,12.5万斤,52户贫困家庭直接参与,人均增收4600元,其中,参与妇女60余人,贫困妇女30余人。
据了解,截至目前,光村里的菌包厂和分拣包装生产线一年劳务就6000多人次,其中女性占到70%左右。
“我以前在外边打工,听说政府给我们投资建了这些大棚,我今年也承包了两棚,3.3万袋,自己不用投资一分钱,只要管理好,采摘下来直接交给村上,扣除所有费用,一袋可以净赚七八毛钱。”在另外的一个吊袋木耳过道里,47岁的夏俭翠正在低头忙着采耳,见到来了客人,她便起身,下意识地擦了擦手,一脸微笑,略显出一丝山里人朴实的羞涩。
“以前我只在电视上见过总书记,突然一下子亲眼见到,我真的没想到,就像做梦一样。他对我们老百姓太关心了,木耳好不好?一天采多少?每一句话都让我们感到很亲切!总书记离开时,还一再叮嘱我们:你们好好干,好好发展。这两天我就在想,一定要把木耳种植好,而且还要加入妇联组织,带领更多妇女姐妹一起干,在家门口安心挣大钱。”
虽然是第一年搞木耳种植,望着自己家爬满木耳的菌袋,她露出自信的笑容。
4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米村考察,与正在做网上直播卖货的村民亲切交谈时指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
来到村培训中心的展销区,一名年轻姑娘正在做直播前的准备,细心地打理着桌面。这名叫李旭瑛的姑娘一边整理着包装精美的各色干木耳,一边告诉记者,自己今年29岁,当初以线下为主帮助村民销售木耳,后来也逐步利用网络直播销售。她表示,将认真做好网络直播,让更多粉丝和消费者直观地了解到柞水木耳的优良品质和生产全过程,尽可能多地帮当地老百姓把木耳卖出去,卖个好价钱。
秦岭深处的广大农村,妇女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我们镇村妇联将在省市县妇联的指导下加大基层妇联改革破难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半边天作用。”柞水县妇联主席李晓晴表示,下一步,她们加大对村一级妇女进行种植养殖技术和电商运营等培训力度,让更多有发展愿望的妇女群众参与其中,尽快增收致富。同时,深入开展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和五美庭院建设,激发妇女创业致富带头人作用,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引领广大妇女创业就业,做到居家增收两不误。“我们一定要发挥村级妇联的组织作用,调动广大妇女在脱贫攻坚、乡村文明、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山青了水绿了,村子变得美丽起来了,山外的游客渐次多了起来,金米村妇女有了更多的生活追求和致富梦想。
“自从政府帮我们建起大棚,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和家人天天在一起。我和丈夫这两天商量了一下,等日子好了,我们也买上一辆小轿车,去山外看看。”何小燕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己村子的风景很美,空气也好,她一直盘算着再办个农家乐。“我一个农村妇女就爱做饭,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办个农家乐,到时候让山外的游客尝尝我们山里人的手艺。”
看着大棚外边的晾晒棚上,铺满了可爱的鲜木耳,一束阳光照射在上边,犹如一个个“金色的耳朵”,它们就是金米村群众的钱袋子。
“我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幸福。”采访结束时,何小燕真诚地告诉记者,她想要捎给总书记一句话,“希望总书记在不忙的时候,能再来我们村转转,那时候我们村一定会变得更漂亮,木耳产业做得更大,我们手里都有钱了。盼望总书记到我家做客,喝上一口我们秦岭山的清茶,吃一顿我们妇女做的家常饭,一起聊聊我们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