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子 文/摄
4月8日,武汉终于等来了解封,而我们也等到了可以自由活动的那一天。
整整79天的“家里蹲”,漫长得让人从忐忑、焦虑、恐慌、麻木到释然。当看到街上越来越多的人和车,甚至跳广场舞的大妈,都会莫名戳中泪点。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这才是武汉和我们生活该有的模样。
1月19日,我从北京回到武汉,女友波波在家烤羊肉串为我接风,我们约好大年初三在她家烤剩下的那只羊腿。然而,1月23日武汉封城,波波去了一线抗疫,后来在雷神山做医护工作。而我在家把春节宅成了整个春季。
1月21日,我到咸宁市闯王镇村里陪家里老人过年,没想2天后武汉封城,随即湖北也全面封禁。我们出不去,外面的物资也进不来,家里提前置办的肉类、蔬菜、水果等年货没能撑过2月15号。后来,村里每2天派1个干部带着凭证、路条开车去镇上为大家代购米面蔬菜,干部们买到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如果不是亲历,又哪能体会到这两个多月的郁闷。好在湖北人自带热辣韧性,有本事把艰难的日子也过得热气腾腾且有人情味儿。邻里之间渐渐开始相互周济,邻居春妈妈就装过一袋花生放在我家门口,其中一部分成了后来我们烧烤的食材。
到3月中旬,疫情明显得到了控制,我们可以避开人去户外活动了。春生万物,恰是挖野菜的好时节,挖完地菜挖荠菜,回来路上顺便捡些柴。这项户外活动一直持续到4月,让后来的烧烤食材又多了新花样。
为了庆祝我们大家平安度过疫情,年前的烧烤之约在解封之后重启了。4月8日上午10点,邻居们送来了鸡腿、香肠和凤爪,两位朋友带来了醒好的热干面、羊腿和一堆零食。这次烧烤所用的柴火和食材都不是买的,而是我们在疫情期间攒下和邻居们凑的。
为了这顿烧烤,我们足足准备了79天。搞定食材、备好柴火、聚齐吃货,接下来就是快乐的“流水席”了。
中午主打的是热干面,这是湖北人走到哪儿都戒不掉的那一口。将热干面在滚汤里泡三泡、抖三抖,倒碗里后淋上烧开的油,滋啦一下白烟腾起,浇上麻酱红油辣子,撒上小水葱花儿,Q弹劲道满口香,一碗吃下去,整个人心里都踏实了。
下午主打的是烧烤第一波,我和几个朋友当主厨。毕竟平时我们这些“80后”都是“外卖党”,所以早早地就在院子里架起碳炉,先练练手很有必要。虽然香肠、凤爪烤得有点老,但就着晴空、鸟鸣以及360度无遮挡的美丽山景,我们很自信地比了一个大写的“V”。
晚上的烧烤才是高潮。火盆里的干竹枝一点就着,见风就起,篝火熊熊燃烧,不用靠近就能感受到透入胸膛的温暖。丢进去的小叶黄杨烧得劈啪作响,很像在放鞭炮,我竟听出了几分喜庆的味道。
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用竹筷子插着鸡腿就放火上去烧。奶奶忙喊着“用铁筷子,竹筷烧断这鸡腿就掉火坑里了”……飞哥忙把小朋友的手往后拉,手把手教他慢慢翻烤到两面金黄。很快,羊肉串、猪肉串、西蓝花、土豆等,贴着篝火围成了一圈儿……
各种食物的味道弥漫开来,烤出来的东西品相也参差不齐,有大师级的,也有烤砸的——不是焦了就是夹生,吃得满嘴流油或是一脸嫌弃。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吃到肚儿圆时,邻居端着刚出笼的荠菜包子来给我们加餐。我们又马上烤起了包子当夜宵。烤包子不宜用大火,借着篝火余热,我们用筷子插着包子凑近火盆,隔着10厘米左右的距离慢慢转动,包子表皮开始渐渐变成金黄色、焦糖色,烤出了一圈圈金黄。从底部到顶端,包子皮儿从松软到焦脆;馅儿是新鲜的荠菜里加了一点鲜笋丁,外焦里鲜,简直好吃到停不下来。
一直吃到打饱嗝儿后,这顿“预谋”了79天的烧烤终于消停了。添了柴火,我把花生排在火盆边儿上,这样烤出来的花生居然带着烟火和竹子的香气。这时的我意外安静,心想:如果波波也在这里该多好啊,可是她依然战斗在一线。
4月初的夜晚还有点凉意,我们烤着火,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79天的特殊经历或许让我们各有感触,但肯定会让我们更懂得珍惜。不久,我们将各奔远方,而这漫长宅家的日子里,总有些温暖被我们珍藏,并指引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