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子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及如下发问:北大本科、清华研究生的李永乐自嘲劳动能力差——空调遥控器找师傅修了2小时才知道是电池没电;到饭店选择困难不会点菜。因为自己“从小被父母安排一切,只需安心学习”。根据哈佛大学的研究,爱做家务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失业率是1:15。你觉得家长该让孩子从小做家务吗?
我当然觉得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做家务。因为做家务不但是一种劳动,也是一种能力训练和学习。根据孩子的年龄分派其做适宜的家务,是对孩子四肢协调、大脑判断思考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既有助于大脑的智力发育,也有利于身体的活动与强健。人们以为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家务似乎是家长的天职,尤其是母亲的专职。但在孩子眼里,做游戏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有实质的区别吗?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都是一件件很有趣味的事吗?游戏和家务有分明的边界吗?如果孩子完成了一项家务,她或他不是同样会感到高兴和满足吗?不是同样能体会到游戏时的快乐吗?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做家务的乐趣还给孩子呢?生活处处皆学问,孩子当然也可以从家务中学到很多新知。对孩子来说,学习,不只有报课外辅导班一种途径。
然而,现在有部分家长把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过于割裂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除了读书,把其他事项都逐出了孩子的天地,把他们的天空窄化了。有些家长有一个倾向,即恨不能在学业之外,让孩子当一个“甩手掌柜”。任何与学业无关的事,都由自己来包揽,省下的时间给孩子学习用。这个“学习”还是狭义的,即与要考试的学业有关,似乎孩子就一个目标可为:当学霸。殊不知,如果生活里只有一件事可为,那该是多么枯燥无聊,即使对于一个小孩,也是同样无聊的。此外,家长会千挑万选几种课外班让孩子去上,所谓特长培养或是兴趣班,当然,这都是要花上一笔钱的,但家长乐此不疲,生怕孩子被落在了起跑线上。似乎只有花了钱,望子成龙的心意才算尽到了。英语班、游泳班、跳绳班……这让当年几乎没上过诸如此类培训班的老辈人情何以堪:初中才学英语,游泳靠自学扑腾,跳绳更无师自通,单人跳和一队人马接龙跳都能玩得不亦乐乎……游泳、跳绳等于那时只是小孩的游戏,无师足以自通、纯属孩童的自娱自乐。现在都变成了严肃的课程。所以,笔者有时不免感慨:现在的孩子从小需要严阵以待的事情太多了,真累——孩子累,家长也累。偶尔,不免怀念以前当家长的状态:那时候,一是孩子多,家长忙不过来,没法在一个孩子身上倾注那么多的注意力;二是那时要家长包办的学业也少,养和育分得比较开,学业上的教育更多是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事,而现在的家长快成了老师和孩子双方的助理、代理,家长尤其是职场妈妈们往往不堪如此双重重负,抱怨不少而又无力摆脱,因为风气使然,众人都在向着“学霸”的目标飞奔,生怕被落后了。
据报道,今年初,湖北襄阳的刘女士在朋友圈招聘保姆,照顾大一女儿,帮女儿洗衣做饭,引发热议。请保姆的钱,刘女士不心疼,只要孩子好都行。此事上了微博热搜,评论两边倒:有人认为刘女士这是把孩子培养成了“巨婴”;也有人认为人家有那个经济实力,自己的钱爱干啥干啥,没必要说三道四,再说为啥非要会做家务?还有人表示了担忧,认为再有钱,也可能有鞭长莫及的时候。
在笔者看来,让孩子做家务不只是没钱之下的不得已选项。它除了让孩子认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之外,还能有助孩子的身心成长。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今天看来:一屋都扫不了,纵使当了学霸,也未免有遗憾。梦想是要有的,但基本的生活技能也还是要有的,它不仅能增加生活的便利度与安全感,也能增加生活的色彩与滋味。与其只是热衷于让孩子去上种种课外班,何不让孩子在家里上上做家务这堂免费的公开课呢?顺着那个玩笑来说,想当年,牛顿如果不是坐在了苹果树下,能想出来万有引力定律吗?可现在的孩子,几个能有坐在树下的时间与环境呢?除了教室、课外班、书本,其他的都被家长人为过滤掉了。殊不知,生活也是一个学习班,一个没有教室的辽阔大班。从中,也能学到知识,得到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与知识,与成为学霸并无矛盾,而是殊途同归的。截然割裂二者真是一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