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4月10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视点 安心“禁足” 暖心隔离 放心“回家” 疫情期间,职场妈妈们快乐吗? 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为何越来越重要 巾帼脱贫风采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心“禁足” 暖心隔离 放心“回家”

——本报记者探访北京市丰台区入境人员集中观察点

刚刚结束隔离区清洁打扫工作的工作人员。

深夜,工作人员为结束隔离的外籍人士签发《解除集中医学观察通知单》。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乔虹

“谢谢、谢谢你们周到、热情的服务,真的辛苦你们了!”4月7日晚,在北京市丰台区一个入境进京人员集中观察点,当年过花甲的张阿姨和老伴邹叔叔接过工作人员递上的《解除集中医学观察通知单》时,老两口连声道谢。

为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风险,最大限度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北京市在各区建立境外进京人员集中观察点149处,要求所有境外进京人员均应转送至集中观察点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费用自理。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探访的这家位于大成路的快捷酒店,是北京市丰台区的13个集中观察点之一。自启用以来,截至4月8日24时,累计接收集中观察入境进京人员186人,目前留观人员28人,有7名人员属密切接触者被转至隔离医学观察点。

在这家集中观察点,记者注意到,大堂的长桌子上摆放着中、英、韩、日等4种语言的温馨提示服务卡,写明入住须知、个人防护、用餐要求、体温监测、核酸筛查等内容,上面还印有健康服务二维码和酒店服务二维码,以便于实时沟通和交流。酒店大堂左侧墙上贴着留观人员分布图,右侧工作区的长桌上摆放着工作组的“桌牌”,一目了然。健康观察组、信息联络组、防控消毒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等五个工作组的人员都在此协同工作。

据北京市丰台区委政法委副书记、该集中观察点主任鲍鲲介绍,目前集中观察点有30余名工作人员,都是从各个单位抽调的精干力量,由医护人员、民警、保安、区政法委、疾控中心、专业保洁人员等组成。除安全保卫组和后勤保障组外,多数工作人员都为女性。“她们中有孩子的妈妈,也有未婚的‘90后’。为了实时服务境外返京人员,所有人都是24小时在岗位上值守,驻点期间不能归家,但再苦再累,她们没有人说一句怨言……”

“叮咚”“叮咚”,采访时,身边工作人员手机的微信不时响起提示音。记者看到,不断地有类似的信息发过来:“您好,可以换一套床单被罩吗?”“房间没有矿泉水,可以送来两瓶吗?”“家里送来的生活用品,能帮我送来吗?”……“我们建立了一对一微信服务,有专门工作人员24小时负责咨询服务。对待每一位入住‘客人’的需求,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跟踪回复,随时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在观察点,每一位留观人员都被工作人员称为“客人”。“我们希望能把观察点营造成温馨的家,全力做好生活服务保障,想方设法满足每一位‘客人’的合理需求,尽量让大家舒心,让大家满意。”信息联络组负责人解娜说。

正值晚餐时间,穿好防护服、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区准备“送餐上门”了。记者注意到,每个房间外都放置着一张小椅子,工作人员把餐食放在椅子上后,由“客人”自行取进。

刚刚解除集中隔离的张阿姨老两口14天前从美国回京,在进入集中观察点前,他们最担心的就是饭菜问题:“因为他(邹叔叔)刚做过肠胃手术,在饮食上需要特别注意。所以很怕在酒店吃不好,他肠胃受不了。”

提前了解到老两口的饮食需求,集中观察点的工作人员格外地注意,几乎每天都会微信询问“吃的习不习惯,合不合口?”如果老两口因故耽搁了吃饭,饭菜凉了,只要张阿姨在微信上知会一声,就会有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过来帮忙加热饭菜。“她们还隔三差五地自掏腰包给我们送来额外的食品、水果,真的是特别细心。在这里的14天,邹叔叔的肠胃一次也没犯过病。”张阿姨告诉记者。

不仅是对张阿姨、邹叔叔老两口。“在每位‘客人’入住前,我们都会询问他们的需求,比如有人不吃葱、姜、蒜,有人不吃辣等等,我们会根据需求提供清真餐、全素餐、免辣餐、低糖餐,还有西餐。”

境外进京人员集中观察点内不乏外籍人士。为方便和外籍人士沟通交流,观察点特意安排了区外办专人现场值守,还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志愿者线上辅助做好多语种服务,指导外籍人士使用体温计、沟通就餐需求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北京温度’而在待遇、房费、生活保障、人文关怀等方面,留观‘客人’不分国籍,我们都会同等对待。”工作人员岳芳介绍。

在送餐结束后,身着防护服的防控消毒组组长张聪聪和同事们就开始上门对“客人”进行体温检测,并对隔离区走廊进行消毒。记者看到,喷雾式消毒设备的体积并不小,背起来几乎占据了张聪聪的整个后背,里面是体积为15L的消毒液,加上设备本身的重量,护士们要在负重30斤的情况下,对走廊进行两小时左右的消毒。

健康观察组医生于娜告诉记者,每天三次送餐,就要进行三次消杀、收三次垃圾。此外,每一次有人员进出都要随时进行消杀。而同时,上下午入住的“客人”要自报两次体温, 早、晚饭后医护人员还会上门进行体温、症状的监测。观察点为每一名留观人员都建立了健康档案,上面详细记录了留观人员每天的体温测试结果。如观察期间,体温超过37.3摄氏度,医护人员将询问具体病情,并及时联系转运至小汤山医院进行检测。

据介绍,该集中观察点的“客人”中 80%都是留学生。从英国伦敦回京的19岁留学生小雨(化名)告诉记者,刚来观察点的前几天,她有些感冒流鼻涕,心里很着急,观察点的医护人员在详细了解了她的情况后,建议她多喝热水、注意保暖,叮嘱她身体有任何状况随时联系医务人员,还不时地打电话与她聊天、开导她。“我觉得回到祖国,待在集中观察点,酒店的服务和各项消毒措施让我感到非常放心,自己是在最安全的地方。”小雨说。

正如对待小雨一样,集中观察点不仅密切关注着入住“客人”的身体情况,也同时关注着他们的心理变化,适时提供心理疏导。“有一些入住者刚来会比较烦躁,我们就慢慢解释。”集中观察点为“客人”全天候提供健康咨询和诊疗服务,并搭建平台,远程连线,由专业心理医生对集中留观人员加强心理疏导,特殊情况会面对面进行问诊,一对一点对点做好健康指导、心理抚慰。

“看着他们惴惴不安地来,14天后,看到他们平平安安地从这里离开就是我们工作人员最开心的时刻。”鲍鲲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