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七点,工作人员为隔离点人员分发早餐。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姚改改
□ 石红梅
大街上车辆日渐增多,餐馆可以堂食了,景点也陆续开放了……国内疫情缓解后,人们熟悉的场景正在慢慢“复苏”。然而,国际防疫形势却日益严峻,让她们再次24小时值守在防疫一线。
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区妇联的9名“红姐”,不分昼夜,始终坚守在所负责的集中医学观察点。
“这个集中医学观察点先后累计入住了205名隔离人员,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和归国留学生。”自从2月5日接管了这一集中医学观察点,吴兴区妇联主席陈燕作为总负责人,已经在此奋战了60多个日日夜夜。
“一小时后有隔离人员要到点上!请一楼公安、三楼医务组做好接待准备!”4月1日晚,陈燕一边编辑手中的信息,一边快步来到一楼的前台,麻利地翻开记录本,把钉钉上核对的信息一一登记,准备相关入住资料。不一会儿,从嘉兴大云中转站出发的隔离人员陆续抵达,各点位工作人员早已守在门口待命,按照工作流程将外来吴兴区的人员送到隔离房间,开始为期14天的接管服务。
每天晚上后半夜,是城市最安静的时候,却是陈燕最繁忙的时候。尤其是近期归国留学生增多后,因为时差,航班多在此时抵达,彻夜无眠成了“红姐”们连日来的家常便饭。
为了照顾单位的年轻同事,陈燕和其他三位班子成员达成一致意见,由她们24小时寸步不离驻点服务,其他工作人员可视情况轮流回家照顾小孩。所以,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洗头时刚打湿头发,吃饭时刚拿起筷子,睡觉刚躺床上,这时手机响了:新接管人员需审核入住,解除隔离人员需要核对轨迹,转医处理需要审批……“防疫工作一刻耽误不得!”紧绷这根弦,陈燕随时像听到军令号角的士兵,刻不容缓地赶往工作现场。
彻夜忙碌后,“红姐”们又迎来新一天的“征程”。早上七点,窗外的天色还略微暗淡,“红姐”们已经开始张罗着为隔离点的人员分发早餐。
“这个观察点酒店共有五层,隔离人员主要居住在三四五层。”穿上隔离衣,戴好口罩,腾伟佳推上装满盒饭的购物车,开始一层一层送餐。
腾伟佳是“红姐”中最年轻的一位,高高瘦瘦。身为“90后”,她一点也不娇气。
“405的客人又觉得自己体温高了,麻烦医护组的同事再帮助量下体温。”“507的客人说头晕想吐,感觉自己不妙,请医护组确认是否需要叫120?”“请客人晚上就医带好厚衣服,夜晚外面很冷哦!”
每次轮班,遇到突发状况时,只见她熟练地拿起电话安排120车辆,在微信群里刷屏叮嘱,然后通知值班公安穿上隔离服上楼带隔离人员就医。
两个月下来,这样半夜“折腾”的小事情,都在腾伟佳机敏地处理下“化险为夷”,同事们都笑称她为“120小姐姐”。
除了处理“120”突发事件,腾伟佳还特别细心。有一位隔离人员玳玉姐(化名),是名糖尿病人。腾伟佳知道后就专门联系供餐饭店每天为她特制餐食,并每天在群里关注玳玉姐的身体健康状况,电话嘘寒问暖。临解除时,玳玉姐说:“我很想和你们拥抱,感谢你们14天的悉心照顾,但是我更想和你们说永不再见,因为我好希望你们不再这么辛苦!”
“红姐”中除了有腾伟佳这个“120小姐姐”,还有一位爱心“大使”——史丹妮。
“每天从上午10点一直到晚上9点,手机一直在响,感觉都快要‘炸’了。”史丹妮开玩笑地说。这时的“红姐”们,充当着外卖“小妹”的超市代购角色,一天“接单”五六十个。只要隔离人员有需要,她们就立马到超市帮助采购生活用品。为了让入住的人员能够尽快收到,“红姐”们一天上上下下楼梯几十趟也没有怨言。“就当减肥了!”史丹妮再次开起了玩笑。
相较于代购,心理上的安抚也颇为重要。不久前,317号房新入住了一位焦虑的张先生,他一会儿怀疑自己发热,一会儿担心酒店会不会像泉州酒店那样倒塌,一会儿又要托人买头疼药……
“张先生,您别急,如果您觉得自己发热,我们请医生再来给您测量体温!”
“张先生,我们酒店设施完善,消防、安全监管都有定期检查,请不要担心酒店的安全问题。任何时候,请相信我们都和你们在一起!”
……
史丹妮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安慰、开解,如此反复,几天之后,张先生终于不再焦虑,坦然面对隔离的日子,直到顺利解除隔离。
像张先生这样焦虑的人员不在少数,有一家三口带着小孩的,有赶着签证出国的,有急着解除隔离复工的,“红姐”们都一一为他们做好安抚工作,甚至直接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扰。面对带着小孩的隔离人员,由于衣物较多,发愁没地方放置,“红姐”想办法为他们弄到收纳箱;面对着急复工的隔离人员,“红姐”们联系其公司负责人帮忙解释原因……
60多个日与夜,累计服务隔离管控人员205名,代办服务事项达8300余次。这些琐碎而繁重、微小却暖心的一幕幕,构成了“红姐”们的抗疫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