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丽燕带着儿女亲手制作寿司,送给老人院老人品尝。
杨益一家
赵艳一家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茹希佳 ■ 王艳兰
尊重:家里有我,你要平安归来
“我们似乎经历了武汉最残酷的冬天,也是我生命中有史以来工作压力最大的时刻,而我浑身充满着力量。”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武进中医医院呼吸科、内分泌科主管护师赵艳在日记里写下这段人生感悟。
“80后”的赵艳,在医务战线上是一名有着16年工龄的“老同志”了,对患者亲切耐心,对同事热情真诚。疫情之下,赵艳第一时间主动请缨,临行前两天,她才把要去武汉支援的消息告诉丈夫和儿子。
丈夫周金鹏向来尊重妻子的每一个决定,虽然心里很担忧,不舍,但依然支持她。“放心,家里有我,你要平安归来。”
赵艳是独女,她的父亲身患重病。为了让妻子在武汉安心工作,周金鹏挑起了陪同老丈人接受化疗的重担。赵艳的父亲,内心虽万般不舍,但仍对女儿说:“艳艳,好样的,国家危难时,你就该挺身而出,你是一名好战士,也是爸爸的骄傲。”
责任:选择这份职业,就要担起来
在武进支援湖北医疗队中还有位男护师——武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杨益。他的爱人方雨佳也是一名护士,对于杨益驰援武汉,她全心支持,在信中,她深情地写道:“我尊重你的每个决定,去吧,家里有我,你不要有后顾之忧,我和宝宝等你回家。”
说起对儿子的教育,杨益的父母周永丛和杨雪初反复提及“责任”这个词,“儿子说要去武汉,我认为他选择这份职业,就应该担当起这份责任,我们都支持他。”
杨益在武汉的日子,他的父母经常担心到偷偷哭,“我们不让孩子知道,他在前线,我们的责任就是照顾好家里,不让他分心。”杨益偶尔打视频电话回来,他的父母总是心疼地说,“不要聊啦,多休息,注意安全,为了家人,保重自己就是你的责任。”
杨益的家庭条件不好,为了给他创造好的生活环境件,其父母一直在外地打工,“我们觉得那是父母的责任,这种‘责任’教育潜移默化在他心中生根。”父母朴素的教育让杨益成长为一个明使命、有担当的人。
杨益所在的ICU是集全院高精尖仪器、药品最多的地方,他承担了科室所有抢救仪器和药品质控。面对复杂病情和脏活累活,第一个站出来的总是他。“只要跟他搭班就觉得安心,所有复杂的工作在他手上都会变得简单。”武进人民医院ICU护士长徐华兰说。
奉献:榜样的力量代代相传
潘家小学家委会成员施丽燕也是一位注重言传身教的家长,作为潘家村疫情防控志愿者总负责人,她每天不仅要早早排好第二天的轮值表,安排好志愿者工作,还要奔波在卡口之间,指导那些新加入的志愿者,协调处理一些突发状况。哪里缺人手,她就顶上。她说:“越是恐惧和困难,就越要与之斗争,这是我们每个人面对疫情应有的担当!”她用实际行动为两个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责任课”。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施丽燕将《礼记大学》中的这句话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平时,她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不是在帮助广大失业妇女“找回工作”的路上,就是在关爱“两癌”妇女、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的途中。
施丽燕会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去捡拾垃圾,把垃圾分类后卖给废品收购站,积攒的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们也觉得助人为乐是很高尚的事。小小年纪,已是“小星星志愿服务队”的老队员了。他们参加暑期手拉手爱心捐赠活动,捐出自己很喜欢的课外书,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其他小志愿者们一起去敬老院,学习制作寿司送到老人们的手中,用欢声笑语给老人送去温暖的陪伴。
“我要继续爱之行,将一点一滴的爱心融入志愿者的溪流,汇聚成解忧助困的磅礴力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施丽燕的孩子汪钰在随堂作文中写下这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