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学鸿
杜甫的朋友王季友,穷而且丑,落魄时卖履为生,河东柳氏大族出身的岳丈一家因此大为恼火,几番撺掇逼就,谋得一纸休书,结发妻柳氏离他而去。不过王季友资质不错,孤苦奋读,后来果然考中状元,成一代名流。后取的陈氏病亡之后,曾被迫离弃他的柳氏又重回身边。是发妻余情未了,抑或是王季友不拘世人眼光。总归,这人生的起落离合给时人不少谈资。
王季友写诗沉奥有古骨,以附寒苦见长,走的是贾孟苦吟的路子,但在盛唐却不甚有诗名。他弃官后爱务奇险,白首短褐,远出常性之外。能与杜甫相交,得益于其笃志山水,远性风疏,逸情云上的诗人气质,更重要则是他一生对困厄穷苦的坦率与释然。王季友有“亦知世上公卿贵,且养丘中草木年”的无奈;杜甫也有“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的困苦,毕竟老杜三十五岁以后的人生也比他好不到哪去。杜甫感叹王季友人生起落,赋诗云:“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吾辈碌碌饱饭行,风后力牧长回首。” 写朋友,也是写自己。
套句俗格,诗皆远方,摸得到的都是生活。困顿之下,人活的就是这一点精神。难得王季友淡然自适,安贫乐道;而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老杜,亦诗亦史,慷慨悲歌浩然一生,气象格局更不必说。鲁迅很精准,他曾评几位先贤,说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而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