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3月2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 人工智能圈儿里的“弄潮儿” 天津红桥区妇联为白衣天使“绘画疗愈” 为群众恢复生活生产提供便利条件 积极协调 助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妇女儿童工作 网上直播,妇联带货“镇”有一手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3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朱小燕

人工智能圈儿里的“弄潮儿”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富东燕

“我开始都没注意到(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单里有我。”朱小燕不经意地说着,转念,她又补充道,“我确实是这个圈儿里的人”。

朱小燕的话是经得住考量的:从身份上,她是知名学府——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授,是有着独一无二地位的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从资历上,她从1987年博士论文开始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至今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工作整整30年;从能力上,她在多个重大项目竞标中胜出,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专利数十项,所研究的原型系统曾应用于多家知名企业。

30年的摸爬滚打,让朱小燕成为这个领域的知名学者。“后来我认真地看了这个女性榜单,上榜的几位中国人我都认识,都是圈儿里的好朋友。”电话那头,朱小燕笑着说。

不经意间的“入圈儿”

30年前,别说中国,在全世界对人工智能的概念都模糊不清的时候,本科学自动化仪表的朱小燕是如何走进这个圈儿的?

“一不留神”“阴差阳错”是她的回答。

1987年到1990年,朱小燕在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的内容是对人工视网膜进行仿真,她选择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展开工作,三年的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将她带入了这个引领时代的领域。

“人工神经网络,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工智能领域兴起的研究热点。”朱小燕说,“但那时做这方面研究时,还没意识到这属于人工智能,更不知道这是什么热点。”

但自从那时起,朱小燕就未曾偏离过这个轨道。

1993年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职教后,她一直在该领域理论及应用方面开展着相关研究与实践。而随着发展和深入,她发现人工智能领域可研究的内容很多,也很有意思。“但现在这么火,还真是当时没想到的。”

朱小燕说,近些年,人工智能在全世界进入第三次发展高潮,这与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数据的崛起、数据量的增长、计算能力的提升、存储效率的优化等都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这些大环境的支撑,光有技术是没用的。”“所以,我们恰好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30年的“弄潮儿”

30年间,朱小燕都做了什么?

尽管对于过去时,她已不愿提及,理由是“技术发展太快,没必要提了。”但朱小燕做的多项研究,确实在某个特定时代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她研究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手写数字自动识别系统,在国家863测试中多次名列前茅,并且在多个重大项目竞标中脱颖而出。1997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她开发的盲人计算机操作辅助系统,是我国第一套Windows下运行的盲人计算机操作辅助软件,同时她还开发了盲文与汉语之间自动转换的软件。该系列软件在当时全国所有盲人学校广为应用,成为帮助盲人认识世界的有效工具。

近十几年来,朱小燕研究团队在问答、对话、信息获取等人机交互智能领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在理论创新方面,研究团队系统地建立了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信息度量理论,包括条件信息距离理论、短语非合成性度量、多对象信息距离度量等创新性和领先性研究;在技术创新方面,研究团队在对话理解、情感理解、对话生成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出成果。

成果也多次落地:所研究的技术与开发的原型系统曾应用于三星市场分析、讯飞手机助手、阿里小蜜、美团外卖等平台业务中。据某合作企业应用证明报告,接入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后,每年可直接增加经济效益超2亿元,节省劳动力成本超10亿元。

“如果可以把技术用得恰如其分,是完全能够为企业和大众赋能的。这其中的关键是场景要合适、需求要明确。”朱小燕说道。

未来深挖认知智能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人机交互越来越普遍,也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被广泛应用于智能音箱、智能客服、智能助手、聊天机器人等各个方面。

“人机交互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朱小燕肯定地说。为什么重要?她解释道,人工智能有三个阶段: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和自主智能。感知智能,即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当下热门的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即是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则包括分析、思考、理解、判断的能力。

“目前,人工智能正在向认知智能延伸,可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到了由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迈进的临界点。”朱小燕强调说,“因此,当下,认知智能是每个圈儿里人都急于要突破的。”

但她也坦言,从“感知智能”走向“认知智能”的实践目前在通用状态下比较困难,“当然,做研究就是要解决一个个难题。”

这也是朱小燕今后前行的方向,“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我会在认知智能方面深挖,力争让知识被机器理解和运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