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3月16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闻 特殊时期,织密困境儿童保护网 疫情影响婚恋观,珍惜当下、期待爱情 疫情反思,不妨从“家”开始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疫情反思,不妨从“家”开始

■ 蔡敏

从元月以来蔓延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进入三月,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抗击疫情的进程中,前方在争分夺秒地战“疫”,而后方,给了我们更多时间停下来,安静地思考。

古罗马的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我应该不会拒绝从头到尾地把生活再过一遍,只是希望能够获得唯有作家才有的特权——在‘再版’的生活中修正‘初版’的错误。生活的悲哀之处在于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而又聪明得太慢。等到你不再修正的时候,你也就不在了。”生活就是不停地再版,不停地修正,因而,反思总是那样必要。

今年二月,87岁的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就撰文表示,有必要就疫情进行一场全国启蒙。他说疫情中,他能做到的三件事之一就是进行必要的反思。反思什么呢?他提出三点:一、应当改变吃野生动物的陋习;二、改变中国式的聚餐和饭局中的不良习惯;三、春节正处在流行病发作的时节,全国出动过大年,到了该改革的时候了。

这三者都与中国家庭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习惯分不开关系。国学大师林语堂在谈到中国人的饮食时曾诙谐地说,“我们是地球上唯一无所不吃的动物。只要我们的牙齿还没有掉光,我们就会继续保持这个地位。”对中国人的饮食、聚餐习惯,过年的习俗等,诟病由来已久,就像是燃放鞭炮的改革一样,理性和感性一直纠缠不清。燃放鞭炮的危险不少,造成人身伤害、污染环境、噪音大、引发火灾……可是没有鞭炮的年节,人们又都觉得失了年味儿,没了喜庆,这也是老祖宗给留下来的几千年的传统民俗。从20世纪90年代禁放烟花开始,转眼近30年,有限地燃放烟花就这样伴随着争议一路走来。

这次疫情发展初期,武汉的百步亭社区因为搞了20年的万家宴成了众矢之的,正值春节,中国人过年最重要的一项安排——家庭聚餐也成了家庭聚集性发病的“策源地”。中国—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考察组介绍,78%~85%的聚集病例发生在家庭,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长久以来,国人最看重一家人围桌而食、“没有什么事是一顿饭不能解决的”聚餐文化。为病菌打开了方便之门的共餐会因为疫情而改变吗?近日,苏州、海口、上海向市民发布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不少地方也都随后跟上,掀起了新一轮推广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的热潮。

人在痛苦的时候,总是最警醒,行动也最为彻底。关于疫情的反思需要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改变那些习以为常却危害至深的观念与行为。除了饮食习惯外,社交方式、生活作息、行为意识、教育理念、人生的价值判断是否都应该来一次集体的反思呢?

改变并非易事,也很难一蹴而就。以使用公筷、公勺为例,2003年非典之后,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一度也曾普及率上升,但没几年,即呈下降趋势。2008年一项非典期间与非典后期的行为比较研究指出,随着疫情的好转,在强大的文化惯性作用下,公筷公勺意识逐渐淡化。

新冠肺炎的后疫情时期,我们是否还要重蹈这样的情境?该如何重构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养成?反思,不妨从我们的家庭开始。家庭是防止疫情蔓延的重要防线,更是疫情反思的重要起点,开展持久战的重要场地。家庭成员间可以相互监督,从每个家庭做起,从每个家庭成员做起,彻底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倡导分餐、使用公筷公勺,摒弃掉那些人情中的“面子”“里子”,树立没有什么比养成健康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更重要的理念。

以前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更注重道德品质和文化知识的教育,现在要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薄弱之处,加强健康意识教育。培养孩子、引导老人学习健康知识,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那些之前整天想着怎样追影星、歌星的少年人来说,疫情也是一本生动的教材,是一次重塑人生观、价值观的良机,要教会他们个人的命运总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长大了要做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人。

经过疫情的洗礼,我们更加期待新的生活方式,以及用科学、健康、文明涵养的人生态度早日到来。正如学者许纪霖所说,这是一个灾难的时刻,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