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红菊(中)耐心解答就诊者问题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耿兴敏
□ 罗国金 鲍志伟
“安全第一,首先我要确保她们防护到位,培训是必修课,了解护士的内心所想也是我要做的。”说话时,她语气平和而坚定。初见肖红菊,口罩上方,她的双眼布满血丝。
发热门诊1月份确诊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以来,她一直坚守岗位,已连续奋战40多天……
“零感染底线,我们一定要守住”
2003年非典期间,肖红菊临危受命,被“加强”到发热门诊,本想只干一阵子的她,一干就是17年。
面对凶险的新冠病毒,为了给医院把牢第一道关卡,守好首都的“防疫大门”,肖红菊把岗位当战位,执着坚守,精细防控。
1月21日,一位61岁患者在晚上9点被检测出新冠病毒弱阳性后,肖红菊率领护士昼夜值守,直到患者被安全转诊到定点收治机构。
发热门诊是医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经历过抗击非典和埃博拉疫情的肖红菊,反复告诫护士零感染是底线。为了确保环境安全,肖红菊查阅资料、咨询专家,确定各类物品及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的消毒方法和频次,制定表单,逐一落实。
考虑节后“返京潮”可能带来的就诊压力,在上级大力支持下,发热门诊改扩建工程启动,新发热门诊启用后,肖红菊和同事紧前落实救护方案,一旦患者高峰期来到,立即加快分流速度、高效集约救治,最大限度快查、快筛,确保零感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接诊患者2万余人次,发热患者7000多人次,始终保持零感染。
“只要对病人有好处,我们就努力做好”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奋斗史;一个人只有温暖了别人,自己的世界才会更加精彩。这是肖红菊对职业的认知“密码”。
奉献是军人本色,白衣战士在救死扶伤中不断诠释奉献的意义。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的晚上,一个医学观察的重症病人病情突发变化,出现喘憋,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发热门诊的空气顿时紧张起来。肖红菊迅速做好防护冲进病房,凭借多年的护理经验,忙而不乱,当即为病人进行了紧急气管插管。经抢救,她们又一次把病人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医护人员插管被感染的风险极高,但肖红菊没有丝毫犹豫。她常说:“选择了救死扶伤这个职业,就要努力付出,只要对病人有好处,我们就努力做好。”
17年来,肖红菊救人的故事很多。每次,当一个个康复病人前来向她致谢时,她都会觉得自己的职业是如此有意义。
“绝不能因为工作有风险,就选择当逃兵”
发热门诊工作风险高、强度大,但护士离职率却很低。
17年来,肖红菊以真情实感融化了数以万计患者的心扉,以科学带教、严格要求来感化,带出了一个团结向上的护理团队。
自从2003年非典至今,人们大都谈“疫”色变,更是对发热门诊充满恐惧。
发热门诊究竟能不能待?肖红菊用行动给予了回答。
2008年,已在发热门诊工作5年之久的肖红菊怀孕了,好多人劝她:趁机会调动一下,肖红菊摇了摇头。
2009年4月,女儿顺利降临,好心的同事再次劝她:为了孩子的安全,挪个窝吧,肖红菊还是摇头。她爱这个岗位,更舍不得离开一个个亲如姐妹的护士。
对专业的自信而非盲目感情用事。
她说:“我是发热门诊第一位怀孕的护士,绝不能因为工作有风险,就选择当逃兵。我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发热门诊不仅是安全的,而且是干事创业的好平台。”
为强化发热门诊“含金量”,她与每名护士共同谋划职业规划,确定人生发展目标,让她们带着希望干工作。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肖红菊对护士的关心和严格的带教,赢得了发热门诊十多名护士的真诚回报。她们干起工作来从不含糊,也从不患得患失,人人是业务能手、个个能“单飞”,发热门诊的护理团队成为一个和谐向上、能打硬仗的战斗集体。
护士田琳按合同今年1月底聘用期满,她5岁的孩子远在太原老家,老公又在天津一家医院上班。刚好,春节前她原计划回老家陪孩子。疫情发生,发热门诊又成主战场。看到姐妹们在微信朋友圈个个争当“最美逆行者”的战斗动态,她立即给护士长打电话请战,并在当天赶回北京,返回岗位,“战斗”至今。
护士宋玥,老公转业回湖南她不得不同行。离职那几天,宋玥哭得像个泪人,走时难舍难分。她凭着在总医院当过小教员的功底,登台演讲不怯场、有思路,很快找到了理想工作。
……
一路辛勤付出,一路精彩相伴:总医院第二届“十佳青年”、优秀护士长、优秀共产党员、个人三等功,每一个荣誉的背后都闪现着一段动人的故事,肖红菊一直都很低调,但心系病患的初心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