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月霞:尊重生命,
医者立身之本
仲月霞,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三十余载军旅生涯,“生命至上”融入她的血液。战武昌,转火神,她用连续发起的冲锋,诠释着白衣战士的时代内涵!
1月24日,除夕夜,仲月霞背起行囊,冲着送行的队伍摆摆手,和爱人王新相视一眼,比了个胜利的姿势,夫妻二人一起登上飞机奔赴武汉。
30余载军旅生涯,仲月霞已经习惯了紧急出征。1月22日,她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没想那么多,这是一种本能,就像战士听到了冲锋号。”仲月霞说。
1月24日凌晨4点多,仲月霞接到紧急出征命令。同是军人的丈夫王新一边往仲月霞的行囊里放防护用品,一边叮嘱:“家里有我,你放心,一定照顾好自己!”
天未亮,仲月霞已经背上行囊去了科里。
王新打开手机,在群里落实科室人员休假情况。突然一则消息跳出,“发热咳嗽并非新型肺炎唯一首发症状,还存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症状。”他立即向组织提出申请加入医疗队。作为国内消化病学方面的专家,他希望能尽一份力阻击疫魔。
除夕夜,夫妻二人携手奔赴疫区。仲月霞笑着说:“工作30多年,这是第一次和爱人一起上‘战场’,今年我们也算过了个团圆年。”
刚到武汉,仲月霞就带领6名护理骨干进入了病区,整整4个小时,查看病区环境、翻阅患者病历,提出了一系列感染防控和防护技术操作建议。
“我们提前进驻一分钟,他们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仲月霞深知时间就是生命,她必须争分夺秒。
此次,作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仲月霞担任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从配药、输液、发药、吸氧、吸痰到监测病情变化、照顾病人饮食,每次查房,仲月霞总是反复嘱咐医护人员:“细心,细心,小心点。”
一次查房时,仲月霞突然发现,一位无创通气呼吸机患者血氧饱和度骤降。她立即调节多项呼吸机参数,并赶紧联系医生给予药物治疗,成功挽回了患者生命。
“应当把生命至上的理念,扎根到每名医护人员的脑海之中。”仲月霞说。
而对于医护人员们来说,仲月霞的培训和防护要求近乎苛刻:从防护服穿脱的每个重要环节,到面屏摘卸时身体应弯曲的角度;从防范医护人员在病区昏倒后的洗消,到病区转换时双脚位置的停留等等,仲月霞都有着严格的规范,“既要‘打胜仗’,还要‘零感染’,这是我们的目标。”
“患者的情感比较脆弱,医学救治的同时,还要给他们做好心理疏导,让他们振作起来。”无论送药、送饭,还是测量体温、输液,仲月霞爱和患者们聊聊天,鼓励他们继续加油。
2月14日,仲月霞收到了3位患者用红纸叠的花。那一刻,她湿了眼眶。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张明芳)
路美:承父之志,义无反顾冲“红区”
路美,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感染十三科护理六组组长
救死扶伤是她的天职,疑难险重是她的日常。带领护理团队第一批进入重污染区,她以严谨的流程和严格的要求,悉心把关守险,将病魔挡在了同事和病患身外。
虽然路美的父亲只在部队服役了5年,但武汉新兵连的声声战歌、唐山抗震救灾中的猎猎军旗,长久地印刻在老人的记忆里。从小到大,路美经常听父亲讲起从军的故事,她也有个愿望,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看。
这一天终于等来了。接到抽组医护人员的消息后,38岁的路美主动请战上一线。虽然是第一次到武汉,但她感觉这里就是自己的家,患者就是自己的亲人。
路美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10余年的岗位磨砺,让大家眼中那个“脸上最爱笑、服务最热情、走路最轻快”的路美,从一名弱不禁风的“软妹子”,淬炼成为冲锋在一线的“女尖兵”,锻炼出她无私贡献、不怕牺牲的自豪和勇气。
“最关键的是,我在为兵服务、救死扶伤中找准了人生价值坐标。”路美坚定地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把只有1岁4个月大的双胞胎孩子交给爱人,义无反顾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带领护理团队第一批进入重污染区。
作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进驻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后,路美担任感染十三科护理六组组长,日常除了要配合科室护士长完成护理流程的制定与实施,根据患者病情安排分级护理,还要和组员一起承担患者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专业护理等工作。
多年的护理经历,让路美应对“红区”里的这场硬仗从容不迫。
32床的大爷今天“告病重”,一级护理、心电监护、高流量吸氧,需要每小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记录24小时出入量;4床的叔叔夜里测体温是38℃,白天还需要严密监测;47床的患者出现腹泻症状,服药后已有所缓解;8床的阿姨需要每4个小时监测一下呼吸情况……路美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患者们的情况。
戴着3层手套、头戴面屏、护目镜频频起雾……层层包裹的防护服,给精准扎针等操作增大了难度,但作为一名“老护士”,沉着老练的路美都一一克服了。
看到患者对自己的理解与支持,思念着家中的孩子和亲人,路美内心愈加坚定:“亲爱的武汉人民,我们一起加油,一定要战胜疫情!”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周韵曦)
江晓静:“一人一册”,患者健康“守护神”
江晓静,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作为医院疫情防控救治专家组组长,始终冲锋在前、以上率下;救护病患,她“一人一册”,精细诊疗,是患者健康的守护神。
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让姜晓静成了中部战区总医院的病毒学专家。原本按照工作安排,即将卸下科室主任重担的她,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推上了对抗病魔的一线。
江晓静说:“医院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接到命令,就要执行这个任务。另外,我们是专业的,遇到这种疫情,还是觉得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在中部战区总医院,由江晓静带领的感染内科是最早接触确诊患者的团队之一。自今年武汉市发布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以来,她就带领团队连续奋战。
同事说:“科里每个人都很拼,57岁的江主任比年轻人还拼!”江晓静经常穿着防护服“泡”在各个病房中,仔细询问每一位轻症、中症、重症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感受,认真分析每名患者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精细制作“一人一册”治疗方案。她每天都将每一名患者情况的数据捋一遍,确保能针对患者的最新状态精准施治。
接诊患者最多时,江晓静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晚上很少回家,深夜查房之后就在值班室或办公室里打个盹儿,凌晨一两点钟甚至更晚的时候还在微信群中了解患者情况、跟进指导临床护理。
“拼”在抗疫第一线,江晓静义无反顾:“因为这个疾病是一种新的传染病,大家对这个疾病的认识都是从无到有的,这就需要有临床经验的专家在一线细心观察,看这个病情整个的发生发展经过,同时看治疗方案是否奏效,扎扎实实地扑在临床上总结经验。”当凭借临床经验,初步判断这种病毒很凶险后,江晓静提高了科室的防护等级,发现有的年轻护士操作不符合安全规范,平日随和的她也会变得异常严厉起来。在这场战“疫”中,江晓静带领团队精细化管理,努力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目标。
凭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素养,江晓静成为中部战区总医院救治专家组组长。她开辟了发热门诊和发热病区,并带领医疗团队牵头撰写《中部战区总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成为指导全院发热病人救治的教科书。
中部战区总医院政委卢海波感慨: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江晓静主任带领全科室人员在一线拼杀,忠诚践行着人民军医的使命和初心。
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江晓静秉持军医的血性,带领科室同事,与病毒面对面搏杀,成为守护人民生命的白衣战士!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杨娜)
徐辉:连续奋战,用生命交出“大考”答卷
徐辉,生前任南京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指挥部副组长和工作小组组长
从医近30年,她悉心呵护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平安;战疫18天,她恪尽职守,连续奋战,将时间定格在与病魔搏斗的一线,用生命交出了大考的答卷。
2月7日0点03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连续奋战了18天后,南京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新冠肺炎防治指挥部副组长和防治工作小组组长徐辉积劳成疾,不幸去世。51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她的工作日志上还写满了次日的工作计划……”徐辉的同事哽咽着说。
1968年出生的徐辉,祖籍江苏宜兴。大学毕业后开始从医,一身白大褂一穿就是近30个年头。
2001年10月,徐辉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如果党组织接纳我,我在党的大家庭中,一定继续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党的事业、医院的发展贡献毕生精力。”这位爱岗敬业的白衣战士,用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
“对医生这份职业,徐大夫有一种由衷的热爱。”徐辉生前同事、医院产科副主任周雪梅回忆,秦淮医院和市中医院合并前,徐辉是秦淮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她好学肯钻研,业务能力特别强,最重要的是,她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
“她心里想的都是病患和职工,唯独没有她自己。”市中医院院长虞鹤鸣说。
疫情当前,南京市中医院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治指挥部,徐辉任指挥部副组长、防治工作小组组长。
接下来的18天里,徐辉夜以继日奋斗在一线。她带领16名中医专家制定《南京市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带领相关部门制定应急处置机制和处置预案,组建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的医疗队伍、设置隔离病房和医护人员休息区、筹集防控物资……每一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
“她全身心投入了这场战斗。”市中医院副院长赵国梁用“沉浸”来形容徐辉连日来的工作状态,“她不是在参加各种会议,就是在急诊、门诊一线巡查。”
徐辉的女儿范羽谦回忆,从抗击疫情开始,直到倒下的那一天,母亲待在家的时间只有睡觉时间,即便如此,她还要接打一个又一个电话。
2月6日中午12点,已接连几天感觉身体不适的徐辉给同事——普外科教授唐暮白打了个电话,唐暮白怀疑徐辉患深静脉血栓,建议她赶紧去做B超。但那天下午,忙碌的徐辉根本没抽出时间去看病。直到晚上6点13分,疼得受不了的徐辉才给女儿打电话。而让女儿没想到的是,突然间,妈妈就倒了下去。
“她之前说,现在最大的愿望是等到疫情过去,好好感受春暖花开。”在同事眼中,徐辉身上闪现着医者的仁心大爱,展现着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也激励更多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富东燕)
曹玲玲:护士妈妈,最萌鞠躬暖人心
曹玲玲,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大内科护士长
最萌的鞠躬礼,却是最深情的赞美。照片捕捉下的温暖瞬间,是小患者对“护士妈妈”悉心照护感激之情的自然流露,是她作为医者对病患尊重与关爱的真诚表达。爱与被爱,给世界带来和谐之美。
一声谢谢,一个鞠躬礼,看似简单的举动,却温暖人心。2月22日,在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发生了令人感动的一幕,一个两岁的小男孩与一名护士彼此行了一个鞠躬礼。这一温情瞬间被拍了下来,照片很快在网上刷屏,被网友评论“仁心皆不变”“暖心的致敬”……
照片里的护士正是曹玲玲。
“爱是相互传递的。比起赞美,我们更需要尊重。”已在临床工作21年的曹玲玲说,“我只是按惯例送这个小男孩出院,告别之前,小男孩的家属说要感谢我们,就行个鞠躬礼,我也回了一个鞠躬礼。小男孩的鞠躬让我感受到了尊重,希望医患之间能够相互体谅、包容,相互尊重。”
曹玲玲回忆,这名两岁的小男孩刚入院时,情绪很不稳定,可能是紧张害怕,容易哭闹,就是给他手上佩戴入院信息的腕带都会抗拒。“为了让孩子配合治疗,我有空就陪他玩,说‘你真棒’‘真是个勇敢的孩子’这样的话来鼓励他。慢慢地,我们成了朋友。小男孩很听话,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经过精心治疗,入院4天后,他就顺利出院了。”
对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小男孩和家属心怀感激。于是才有了出院时相互鞠躬那一幕。
这一温情瞬间,展现了医患之间涌动的尊重与关爱。
1月23日,绍兴市中心医院进行科室调整,成立了三个感染病区。“我作为党员,关键时刻更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得知医院成立新冠肺炎感染护理应急小组,曹玲玲第一时间报了名。
进应急小组前,曹玲玲的体检结果显示,她的白细胞低于正常水平,抵抗力较弱,身体状态不是最佳,但她执意加入应急小组,一边服药一边深入感染三病区开展工作。她不但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还参与了物资、药品、器械申领,人员安排,院感知识、专科知识培训等工作。在此期间,她还报名参加了绍兴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团队。
医者仁心,大爱无言。曹玲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使命与担当。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见习记者 陈姝)